坐望敬亭 作品

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



            燕大圖書館的報刊室內常年讀者不斷,基本都是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來這裡,學生們多數都是帶著飯盒和課本,老師們人手一個水杯,很好辨認。

林朝陽一進去便注意到了一位中年女性,她身上的列寧裝略顯老氣,但反而襯托出一分知識分子特有的沉穩氣質。

林朝陽走了過去,敲了敲桌子,中年女性抬眼看向林朝陽,會意的點了點頭。

兩人前後出了報刊室,來到圖書館門口。

“你好,我是林朝陽,您是……”

“我們通過信,我是《收穫》雜誌的李小琳。”李小琳朝林朝陽伸出手。

《秋菊打官司》投稿給《滬上文藝》的時候,李小琳當時還是《滬上文藝》的編輯,之後她跟隨父親巴金先生去了《收穫》參與復刊,期間跟林朝陽通過兩次信。

林朝陽笑道:“歡迎來燕京!”

寒暄了幾句,李小琳主動談到了《秋菊打官司》。

林朝陽之前以“王慶來”的筆名發表在《滬上文藝》的《秋菊打官司》,雖然不如《傷痕》《牧馬人》那樣在文學界掀起了廣泛的討論,但在讀者群體當中還是頗受歡迎和好評的。

“前些天我跟李國文寫信,他還提到了你那篇,評價很高。”

李國文早年曾因諷刺官僚主義的短篇《改選》而聞名一時,後來遭遇不幸,長期擱筆。

76年後才重新提筆創作,八十年代還曾憑藉作品《冬天裡的春天》獲得過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我的創作經驗不多,裡面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人家要誇你,你肯定得客套兩句,林朝陽如此說道。

“你就別謙虛了。李國文在信裡說的內容其實我很贊同。”

李小琳說起李國文對《秋菊打官司》的看法,他認為林朝陽寫的這篇以上級來檢查,隊裡要清理自留地的‘資本主義尾巴’而產生的傷害事件為開端,以民婦秋菊認死理、討說法幾進幾齣公家單位討公道為線索。

內容既有現實主義的深度,又帶著幾分民間傳奇的色彩。初讀雖覺得樸素,可再看卻回味無窮,發人深省。

當編輯的出來組稿,哪能不說點好聽話啊。

李小琳一番誇獎讓林朝陽心裡甜滋滋的,他生怕自己著了李小琳的道兒,問:“您這次找我是……”

“還是為了稿子的事,之前都是寫信溝通。正好我這次到燕京來組稿,特地來登門拜訪,想看看你最近有沒有什麼作品。”

“哦,這樣啊!”林朝陽語氣沉吟,“最近倒是有一部在寫。”

李小琳聞言眼睛一亮,“中長篇?關於什麼內容的?寫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