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文武之爭

 沒有兵權,無疑是釜底抽薪。 

 朝廷設大戶部,後勤部,轉運使,其目的為保障兵勇軍餉,糧草,裝備,軍服,屆時,兵勇自然只認朝廷。 

 未來擊潰建奴,滅掉套寇,收復西域,他將拆分三邊總督。 

 三邊總督在甘肅有肅王牽制,又難以干涉參將,遊擊,守備,都司統兵,京師還駐紮京營,五軍。 

 若還讓三邊總督掀起浪花,他乾脆直接禪位給崇禎。 

 百官竊竊私語討論,楊肇基察覺皇帝安排更傾向武將,趁熱打鐵說:“陛下英明,諸事尚可,末將斗膽請求該儘早進行官吏任命,趁機劃分出樞密院各大都督管理的疆域。” 

 此言出,兵部尚書朱童蒙出聲附和:“陛下軍制安排大方向沒錯,即使有錯,朝廷在框架內修正。” 

 此言出,孫承宗,李國普,李邦華,吳牲等各自頷首,認可朱由校的安排,亦認可朱童蒙的說法。 

 沒有完美的制度,朝廷軍改制定好大框架,將來推行中查漏補缺。 

 頃刻,百官齊刷刷望向朱由校。 

 設樞密院,分陸軍,水師二部,共八大都督,提拔任免均關乎朝廷文武格局,武將格局。 

 甚至,朝廷權力會進行重新洗牌。 

 龍椅上,朱由校早在思索人事安排,內心微微犯難。 

 目前,朝廷缺乏獨當一面的將領,真正能用的袁可立,袁崇煥,王之臣,還全進士出身的文官。 

 近來楊肇基為首的武將表演亮眼,然而,也唯有楊肇基。 

 趙率教,滿桂,朝廷另有他用,曹文詔,賀人龍,左良玉,祖大弼,周遇吉、孫守法、曹變蛟、左良玉、黃得功,金國鳳,高傑等尚未崛起。 

 從陝西起義軍刷經驗的洪承疇,陳奇瑜,楊嗣昌,鄭崇儉,孫傳庭等文官,尚未有獨當一面能力。 

 何人填充樞密院,主持大明軍事,他有點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