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軍制弊端

 百官聆聽朱由校安排,陸續表態支持,唯獨楊肇基道:“陛下,後勤部亦改設聯絡局或辦事局,若遇戰事聯絡局或辦事局直接同前線將領溝通。” 

 聞言,朱由校欣然贊同。 

 朝廷軍事頂層設計分為兵部,樞密院,後勤總局。 

 從以前兵部既管人又管物,改變為兵部單純管人,後勤部單純管物,兵部,後勤部同為軍事作戰服務,誰出問題誰負責。 

 百官討論片刻,孫承宗出聲說:“陛下,設計好最高軍事力量機構,地方軍事力量亦要改變。當前總兵名義上帳下萬人,實際能調動的兵勇僅有一兩千人,還時刻受御史,監軍,兵備道掣肘。 

 難以做到上峰手諭,則兵貴神速。今朝廷設樞密院,五軍都督府則成為累贅,各省都指揮使司是否變動?” 

 軍事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光涉及各方利益,軍改成敗更關乎大明生死存亡。 

 本來該穩紮穩打,徐徐圖之,不知皇帝為何緊鑼密鼓改革。 

 楊肇基出聲建議,堅定的說:“陛下,遼東戰場能取消太監監軍,臣認為九邊重鎮亦該取消太監監軍,稍微放鬆對總兵的限制,擴大總兵帳下兵勇數量,給於總兵更大自由發揮的權。” 

 “........” 

 朝廷內,有文臣武將支持衛所屯田,練兵,亦有文臣武將視衛所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不少官吏眼中,五軍都督府能廢,另起爐灶設樞密院,治下都指揮使司,衛所亦可廢,另起新機構。 

 所以,七嘴八舌,各種建議。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吮,表面平靜,實際思緒飛轉。 

 明初,朝廷設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地方衛所的軍事力量體系。 

 衛所分散駐紮各地,為便於管理衛所朝廷在各省設都指揮使司,每個都司負責管理各省數量衛所。 

 簡單粗暴的說,地方千戶約相當後世的小型團,每個衛相當於小型旅,各省都司相當於集團軍。 

 都司之上,則為最高軍事機構五軍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