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何不食糜肉

 對於不平事,朱由校重罰嚴懲,殺之而後快。 

 第二十日,偶然在徐光啟口中得知順德府下設的邢臺縣內有大量鹽礦。 

 一行人策馬南下。 

 這哪是鹽礦。 

 這是白花花的銀子。 

 按照徐光啟所言,大明食鹽多來自海鹽,池鹽,井鹽,京城食鹽來自河北和天津長蘆鹽場的海鹽。 

 窮苦百姓食用土鹽,崖鹽,砂石鹽,據徐光啟所言,邢臺縣的鹽礦為礦鹽,目前尚未開發。 

 朱由校親赴,興致勃勃視察,發現邢臺縣的鹽礦開採鹽礦難度非常大,他精通食鹽過濾,但大規模採集鹽礦製鹽,無疑是給他出難題。 

 不過,朱由校仍然發現商機,確切說,在調查中得知販鹽利潤多豐厚。 

 何況按徐光啟所說,五口之家年吃鹽五十斤。 

 聽到這個數字,朱由校暗自吃驚。 

 其一,人均吃鹽量有點高啊。 

 即使大代一斤等於六百克,五十斤,也折算後世三十斤呢。 

 這點,他不懷疑,徐光啟,《明實錄》記載:“大口歲食鹽十二斤,小口半之。 

 其二,五口之家吃鹽五十斤,目前,大明賬面上人口為五千多萬,即朝廷黃冊上記錄的人口。 

 具體人口幾何卻難以估量,但肯定存在海量黑戶。 

 依稀記得《劍橋中國明代史》中指出,明朝人口最遲在1600年可能達到 1.5 億至 1.75 億。 

 不說1.75億人,以1.5億算,若朝廷的官鹽覆蓋五千萬人口。 

 依照每斤五到十文錢的市價,以最低的五文錢計算,五口之家每年買鹽花費二百五十文錢,每年朝廷多收益一千二百五十萬兩紋銀。 

 這還屬於基本保底的收益。 

 現在他陸續改變售鹽模式,雖然從商賈手裡搶奪部分利益,卻也僅限於陝西商幫,尚未全國統一。 

 另外,海量的海鹽,池鹽,井鹽集中在百姓手裡,平常鹽商需要向百姓購買食鹽。 

 若搞到鹽礦,朝廷自己產鹽,將更容易控制鹽業,給朝廷帶來不菲的財富。 

 心裡這麼想,朱由校決定這麼幹。 

 十一月中旬,天氣漸漸寒冷,朱由校他馬不停蹄折返回京,欲落實自己的計劃。 

 【除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