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肅王掌兵

 不客氣說,大明曆次西北戰事都在為靖難擦屁股。 

 試想西北有位手握重兵的藩王紮根,坐鎮,何來初達延汗統一東蒙古,何來俺答汗製造庚戌之變,何來北虜入套,讓朝廷近幾十年持續向西北用兵。 

 所以,他要提高肅藩宗祿,恢復肅藩三護衛,以朝廷財力給肅藩輸血。 

 何況肅藩除是朝廷藩王,更是朝廷戰馬贊助商。 

 洪武朝,太祖鼓勵藩王出邊放牧,蓄養戰馬。 

 靖難後,成祖陸續放棄塞外地區,導致優質牧場所剩寥寥無幾,內地馬政又日漸廢弛,明軍戰馬缺口越來越大。 

 而西北自古產良馬,肅藩窮,卻在河西、平涼等地有規模不小的馬場。 

 即馬營堡,也是後世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軍馬場。 

 匈奴千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即指此地。 

 永樂年間,肅莊王兩次向朝廷進貢戰馬。 

 正統朝以後,朝廷更時不時去薅肅藩羊毛,肅藩甘願充當朝廷戰馬贊助商,幾乎對朝廷有求必應。 

 但逮著肅王這隻羊死命薅,本身財薄的肅王逐漸有心而無力。 

 後來百年間,明實錄內再無肅王獻馬的記錄。 

 直到萬曆三十一年,連續十幾年內薅了肅藩八次羊毛,次次是肅藩捐獻戰馬。 

 這還是肅藩為討要回甘凉、固原兩地的折祿莊田。 

 朝廷趁機敲詐肅藩,同意將甘涼,固原原屬肅藩的莊田還一半給肅藩,肅藩不得不向朝廷妥協,答應每年進貢戰馬百匹。 

 如此,朝廷還故意硬生生拖了五年。 

 若肅藩在西北掌控數萬騎兵,試問蒙古騎兵還敢肆無忌憚穿越河西走廊嗎? 

 何況陝西不穩,必須提防張獻忠,高迎詳,李自成起義。 

 同時,朝廷處處缺馬,讓肅王在西北購買軍馬乃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