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道德綁架

 然而,不等朱由校捋清楚,名叫宋師襄的御史執笏出列,出身東林的他義正言辭駁斥:“陛下,魏公公胡編亂造,葉相公廢除礦稅是因派去的宦官中飽私囊,引起各地百姓不滿。” 

 “士紳不納稅,是洪武陛下制定的策略,兩百年來持續推行,始終相安無事,與戶部欠稅不相干。” 

 “至於百官貪汙,臣不太清楚,縱然有貪汙,縱然有同鄉勢力,與魏公公執掌的東廠相比,依然是小巫見大巫。” 

 “海量土地集中於陛下,勳貴,官吏,鄉紳手中,此乃鐵打的事實,卻為歷代陛下賞賜或家族經營所得。” 

 “陛下,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魏閹誣陷,您不能聽一家之言。” 

 此爭辯之言,說到百官心坎。 

 官紳不納稅,是宦官逼迫礦工起義。 

 勳貴,官吏所得土地,的確有部分為歷任陛下賞賜。 

 有官吏計劃跟進彈劾魏忠賢,朱由校出言阻止,言語爭論,朝堂恐上演黨爭。 

 朱由校瞪了眼宋師襄,我和你無冤無仇,為何把我智商按在地上瘋狂摩擦,反而記住魏忠賢的話,下令道:“田爾耕,派遣錦衣衛前去各地催賬,拒不上交者,後果自負。” 

 鄉紳。 

 商賈。 

 官吏。 

 皇族。 

 一個個趴在百姓身上的吸血蟲,他遲早設法統統收拾。 

 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擲地有聲道:“李閣老,說說賑災策略。” 

 宋師襄欲爭辯,李國普抱拳輕咳,打斷對方思路,執笏出列道:“陛下,陝西起義由災情引起,當務之急趁著災情可控,積極向陝西調糧,多設賑濟點救濟百姓,安撫人心。” 

 這時,英國公張維賢提醒:“李首輔,戶部缺錢,哪來糧食賑災?沒有糧食,災民越來越多,起義隊伍越來越大。” 

 宋師襄惱火的補充:“從江南運糧,路途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再者糧食運到陝地,糧價居高不下,李首輔以為百姓能買得起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