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僅 作品

第227章 婆媳倆+小冤種=氣死爺

 他爹娶到小後媽是趁人之危,和影片裡默默無言逐漸靠攏心意相通的兩個人不一樣。 

 小冤種可不會認為,有了娃,小後媽就不會離開他們家。 

 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都懂話記事了,他親媽不還是丟下他走了? 

 不行,他得對小後媽好。哪怕不為他爹,為了他和五星,還有弟弟,也不能叫小後媽走。 

 眼瞅著小冤種還在悶悶不樂,溫魚繼續說:“其實這部影片反映出來的,主要還是改革初期新時代和老思想的碰撞。” 

 他們這裡不明顯,大城市裡,早已經大刀闊斧有了行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冤種他們還沒有見識到罷了。 

 吃集體大鍋飯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新舊觀念衝突爆發,總歸無論是哪一種思想,都是時代的產物。 

 洛松蘭體會最深,“可不是,大京現在領著人出去幹活兒,從前哪兒敢想?” 

 村子裡很多人,不照樣還活在過去?不敢去相信外頭的變化。 

 她可是親身經歷過動盪年代的人,所以洛松蘭才更加格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洛松蘭總覺得有句老話說的很有道理: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積子孫。 

 她和老頭子都不是太計較的人,以至於老兒子活兒乾的好了,家裡日子順起來,大孫子菩薩心腸見不得別人疾苦,洛松蘭也就沒批評過他。 

 就好比影片裡演的,一場火災,男主捨身救火卻被冤枉偷東西。雖然最後真相大白,知道誤會了他,最後黑臉指責他,說難聽話的,沒有一個人給他賠禮道歉,男主一個人拖著受傷的腿離開。 

 結果這哥們兒第二天悶不吭聲還去給人幫忙修建燒燬的房屋! 

 溫魚當時看的,別提多窩火了! 

 可是又不得不承認,特有的時代裡,真就有實心眼兒的人,不求回報甘願奉獻自己。 

 好在影片裡,通過火災的事情之後,村民們對男主的態度改觀,甚至從前避之不及的人要請他到家裡去吃飯。 

 女主和他是互相救贖,最後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欒四民看了電影出來,又把紅眼圈兒的小冤種笑話了一通,“添,你下回還是跟著叔看電影吧,咋每回都抹眼淚兒?” 

 比他娘和小嫂子的眼睛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