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親衛

 被朱先樆按照其重啟之前的記憶,提前從各布政使司的國安組挖掘出來的幾個人,雖說是組建了皇帝的私軍,但實際上滿打滿算也就七位,四男三女。 

 其實在朱先樆記憶中,不乏天姿綽約之人,畢竟大明地大物博,哪怕拿人口去堆,也能堆出幾個萬中無一,十萬中無一,百萬中無一的天才來。 

 因此,在她眼中,天資固然重要,但是是否熱愛著這片土地,卻是更重要的評判標準,她甚至不要求他們熱愛大明,只求其對被他們稱為赤縣神州的這片大地,這個民族有歸屬感,願意在天崩之時出這份力,而非在危難之際,還要勾結外人保證自己的利益。 

 以此作為條件,朱先樆精挑細選,選出這麼七個人,其中五個來自平民,僅有兩位,來自諸姓。 

 甚至這來自諸姓的兩位中的其中一位,還是他朱氏後輩,按照朱先樆的安排,若是三十年後她可以順利赴死,介時就該是這位朱氏後輩接替她的位置了。 

 別說她做不到,她是作為二百年來第一位未承皇室法,自主步入近仙的皇帝,且大明已步入戰備狀態,除了依舊不能干涉首輔的具體政務,且還有溫玄熙在左監察之外,她的權力,已無限接近於古時的皇帝了。 

 至少在軍務方面,他已完全不需要與首輔徐既蘭商量,考慮外交後果,完全是想打誰就打誰。 

 而這樣的情況在林亦奇當政時期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要經過首輔評估,皇帝決定的軍事行動會影響到大明在國際上的利益,甚至會破壞辛苦營造的外交氛圍,皇帝的決議就會被否決,畢竟有時候,威脅,交好,讓戰爭發生在遠處,偷偷兩頭下注,遠比直接打帶來的利益,要多得多。 

 因此,朱先樆雖然不可能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女,但只有她選定的繼承人足夠優秀,而且至少只要表面上符合選帝的一切流程,大概率是不會有人反對的。 

 好在,這七個人目前雖尚未嶄露頭角,但是卻都是在鐵律崩解前便已是法主,各有其法,而且其中手段各不相同,從易術到煉體術,從夢經到蠱術,應有盡有,只消配合得當,他們幾乎沒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