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文自苦 作品

第140章 火上澆油

 徐既蘭表明態度之後,三十四位承宣佈政使這才領旨,雖然獲得臨時軍權看似是佔了便宜,但這是事實上是個燙手山芋。 

 這些駐紮到各地的軍隊,僅僅只會聽從承宣佈政使的行動調令,而不會完全聽其指揮,也就是說承宣佈政使頂多算是這些軍隊的導航,與請回來一個大爺,略微有些差距,但不多,畢竟大明的軍政分離制度做得實在徹底。 

 “總之,都給我強硬一點,敢冒頭作亂的全部當眾就地擊斃,好好震懾一下。”朱先樆扶額道。 

 倒不是說,鐵律崩解之後自然出現的法主變多了,而是那些個能在大明的高壓政策下活下來的組織,多少都有諸如《養生經》,《永樂大典》一般,可傳承有序的法,本來他們尚有顧慮,畢竟每一次傳承,都會有“人前顯聖”,從而導致失控的風險,但是現在,可以無所顧忌了。 

 而且本來之前有一類法可以賦予凡人以各種稀奇古怪的手段,鐵律仍在之時,他們只能在有具有操控手段類似於傀儡師那等法主的配合之下方可作亂,以至於地位不高,但是現在可大不同了。 

 大明此前也養了數位這等可與凡人分享權柄的法主,高薪養著,雖然可能沒什麼用,但若是放出去縱容其加入某些團伙,造成什麼亂子,那樂子可就大發了。 

 這三日來發生的亂子,多半也是這種,暗地裡被賦予了一種兩種手段,這些團伙專門挑那些平時就不安分的人分享權柄,為的就是試探大明現在的反應速度。 

 畢竟安穩了不少日子,官方反應遲鈍也是應有之事。 

 他們似乎是約定好了一般,在各個布政使司投放分享的權柄數量相去不遠,幾乎可以說是平均投放的,既是試探,也是挑釁。 

 而那些真正有手段掀起大亂子的法主,到目前為止尚在忍耐,不知是已經在暗度陳倉了,還是當真在觀望局勢。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妄圖襲擊王氏莊園的那幾個,就是王沂河在得到《非想名箴》之時,趕回家落地的那一次,被盧妙音下令打包的那一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