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勳考功 作品

第229章 打破最後的瓶頸

 21世紀初,能在互聯網上衝浪的網民大都是學歷較高的知識分子,或者家庭較為有錢的階層。 

 蘇希的高考志願事件迅速點燃了互聯網的熱情。 

 幾乎每一個論壇都在討論這件事情,甚至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應不應該給蘇希補發錄取通知書,以蘇希當年的成績,他能去復旦任何一個科系深造。但最後他卻只進入到警察大學。” 

 “蘇希現在已經工作,而且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警察,他屢破大案,是2001年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只能說,命運的捉弄讓他成就更輝煌的事業。” 

 “蘇希讀完警察大學後成為一名優秀的警察,不代表蘇希去復旦或者交大之後不能創造更大的成就。” 

 “如果我是復旦大學或者交通大學,我就應該給蘇希保研,讓他直接來讀研究生。也算是彌補他當年的缺憾。” 

 “你這個建議不錯…” 

 “……” 

 蘇希上網的時候,翻了翻網絡上的幾個帖子。 

 越討論越離譜。 

 但更加離譜的是,晚上蘇希看電視的時候,看到新聞裡說,復旦大學招生辦表示,他們看到了相關信息,為蘇希的遭遇感到惋惜,為自己錯失這樣一位優秀校友感到遺憾。同時表示如果蘇希有意願成為復旦的研究生,他們會提供相應的信息。 

 蘇希看到新聞的時候,他還有一點不可思議。 

 第二天上午,他接到市委組織部的電話,組織部願意推薦他作為在職研究生前往復旦或者交大進修,研究方向是國際關係和公共管理。 

 蘇希當時都懵了。 

 他沒想到這起‘高考修改志願’事件最終會引發這樣的‘結果’,這結果對他來說簡直夢幻。 

 但對市委組織部和校方來說,卻是順應民意,順水推舟。 

 畢竟,蘇希的學歷問題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同情和惋惜。 

 蘇希的公眾形象本來就非常好,再加上篡改高考志願是全國人民都不能容忍的原則問題。以及,有領導向校方表達了相關建議。 

 組織部這邊肯定順水推舟。 

 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大概就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