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條小鹹魚 作品

第311章 二十四節氣和神龍歷

 他也十分享受這種創造的過程,也對大家崇拜和敬畏的眼神十分享受,因此這幾天他又想著再給部落帶來一些新的東西。 

 這幾天,張偉又拉著部落裡幾個年齡大的老人,尤其是之前在部落裡擔任族長或者巫的那群人。 

 張偉準備根據自己的記憶,以及部落這群充滿智慧的老人他們的經驗,給部落制定二十四節氣和日曆表。 

 二十四節氣的制定,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作為文科生的張偉而言,二十四節氣他都能按照順序背誦下來。 

 不過,現在這個時代沒有日曆,要想準確的知道第十四個節氣的具體階段,就必須先找出一個固定的參照物。 

 這段時間,張偉一直觀察日晷的時間變化,因為現在已經入暑差不多有40多天的時間了,也差不多到了夏至日了。 

 他之前在初中地理上就學過,夏至日那一天,是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從那一天開始,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因此這些天他一直觀察著晝夜的時間變化。 

 終於在這一天,張偉發現今日太陽落下去的時間,比昨天早了一會,他就感覺應該是夏至日到了。 

 他又這樣接連觀察了三天,發現太陽落下的時間,越來越早,於是他就把第一次觀察到的那一天作為夏至日。 

 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也就是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並且通過長短來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 

 張偉也是用了差不多的方法,確定了夏至那一天,夏至日確認了,那剩下的節氣就容易了一些。 

 按照張偉的記憶,每個節氣之間一般相差15天,最多也就是有2天之內的浮動。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關係密切,農民可以根據氣節安排播種、耕耘和收穫等。 

 農民也可以根據節氣來合理安排農事,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