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 作品

第359章 女真人根基已斷

 因而,為了不浪費這三萬精絕的槍騎兵,子弟軍軍委會已經決定,在李彥琳的第二軍拿下營州後,防線將會再次西移。 

 這時候,大光顯就要率領著三萬槍騎兵移防營州,重新構建防禦和進攻契丹的陣地。 

 因為李從重的第七軍駐紮在吉林和黑龍江,李彥琳的第二軍就要返回膠東甚至兗州,做好南下攻擊江南各國的準備。 

 同樣的情形,李從重在黑龍江流域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看住即將崛起的後金女真! 

 遼天顯元年(926)太祖耶律阿保機滅渤海,部分女真人隨渤海人南遷,編入遼籍,稱為"熟女真",後又分出回跋女真。 

 留居故地的女真人,未入遼籍,稱為"生女真"(廣義上包括五國部和東海女真)。 

 生女真分為數十部,其中的完顏部逐漸強大,他們營建廬室,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帶。 

 他們從事農業生產,掌握了冶鐵技術,出現了私有財產,階級分化十分明顯,法律規定殺人者償馬牛三十,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 

 阿什河是黑龍江支流松花江南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 

 魏、晉至唐代稱"安車骨水";金稱"按出虎水";名稱"金水河";清初稱"阿勒楚喀河";1725年(清雍正三年)改稱"阿什河"。 

 "按出虎",女真語"金子"之意。 

 阿什河流域面積3493平方公里,幹流長為202.8公里,大小支流共79條,總長度1277.9公里。 

 阿什河從發源地往西南流,在青龍山處折向西北,同時與各小支流匯合,在哈爾濱市區東部流入松花江。 

 河流跨經尚志、五常、阿城、哈爾濱三縣一市。 

 阿什河流域是女真族(滿族的先世)的發祥地。 

 宋政和五年(1115年),生女真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於阿什河畔上京會寧府(阿城市南白城)建都。 

 金天會八年(1130年),阿什河水氾濫,洪水浸及金都城皇宮。 

 據《阿城縣誌》記載:會寧府人口約15萬,每年以水運進入會寧府的稅糧就達20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