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 作品

第311章 圖謀遼西

 馮蘭說道:“談到諸兵種合作,我在軍事學院讀書的時候,見過沙盤,那個東西用來推演軍事行動非常直接、高效,一目瞭然! 

 我們也做幾個,用來鍛鍊我們軍官的戰役部署和戰術安排!” 

 李紹榮笑道:“那好,這個事情就由你來做! 

 這是公子一貫的作風,誰提出來的辦法,誰執行,當然,也是誰受益! 

 另外,馬上寫戰報,報告軍委會和公子,並請求下一步作戰方案! 

 大家做好準備,如果本將軍估計不錯,我們將會西征,攻佔營州!” 

 等待命令期間,索自通每日升空,帶領飛行軍演練在空中的集合與分散等佈陣技術; 

 師長們根據李繼岌的《操兵實錄》磨合騎兵與炮兵的協同作戰; 

 王思同則是在平州城以西五十里,構建三座新城,既抵禦來自西邊的契丹人,又能保護剛建立的平州城。 

 此時,聽說子弟軍佔領平州的大同朝宰相韓延徽,興奮地第二次來到平州,傳達軍委會的命令。 

 與此同時,韓延徽講述了契丹的民族構成、人口情況、政治和城防佈局等重要的信息。 

 其中,主要是契丹人口和軍事重鎮的情況。 

 遼朝建立之前,契丹疆域內就有漢人在這裡生活、定居。 

 遼朝雖然是以契丹人為主體的多民族政權,但在其人口總量中,卻是以漢人為多。 

 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後,契丹總數約為840萬。 

 其中,主體民族契丹人約為150萬,漢人約為330萬,其餘為渤海遺民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口。 

 遼朝並不是契丹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政權,其前身是契丹遙輦汗國。 

 遼朝的主體民族契丹人發祥於遼西的西遼河流域一帶,907正月,耶律阿保機在遼東的龍化州(在奈曼旗西北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交匯處)"燔柴告天,即皇帝位",正式建立遼朝。 

 所以,契丹人興於遼西,但建國卻在遼東一帶。 

 遼西是中國北部牧業區與南部農業區的分界地帶,一直就有深厚的農耕傳統,也一直有漢人居住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