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 作品

第304章 李邵榮應對契丹大軍

幾個人不敢耽擱,出城後,快馬揚鞭,連夜趕回上京,報告消息!

平州城被子弟軍佔領了!

得到稟告,耶律德光不敢怠慢,趕緊跟自己的老孃述律平商議。

述律平一向不贊同跟中原漢人開戰,在耶律阿保機攻擊中原的時候,就曾幾次反對過。

但是耶律阿保機沒聽她的話,導致幽州和鎮定兩次大敗,損失十幾萬人馬。

耶律德光繼位後,效仿他的父親進攻中原,述律平也是反對的。

但是耶律德光一直堅持,述律平也不想打擊新皇帝的進取心,就同意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契丹人想要跟漢人打仗,是行不通的。

如果僅僅是劫掠一番,小打小鬧地打草谷,漢人也不會大張旗鼓地殺過來。

但要是南下進攻中原,只要漢人反擊,他們就必敗無疑。

這一次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漢人居然主動出擊,佔領了他們的城池。

這就不能接受了!

就連一向不同意跟漢人開戰的述律平也支持耶律德光出兵,搶回屬於契丹人的地盤。

為此,她甚至派出了欲脫和自己的兩萬精騎,幫助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仍然帶領滅渤海國的原班人馬,迭刺部大王耶律覿(di二聲,相見的意思)、大將寅石底、阿古支、耶律斜涅赤也等一干忠心的老將,率領二十萬大軍,開往平州城。

由於得到了平州城的詳細消息,此番大戰肯定更是要攻城的。

原本契丹人不善攻城,但是在盧文進的幫助下,也有了攻城的經驗。

當年的幽州之戰,就是盧文進帶領契丹人和一部分漢人,攻打周德威鎮守的幽州城。

當時,盧文進就製造了拋石機,攻城的時候還使用了挖地道的辦法。

雖然圍城兩百多天,最終也沒有攻下幽州城,但卻讓契丹人真正地有了攻城作戰的經驗。

所以,耶律德光不僅帶上了大量的漢人工匠,以製造拋石機,還押著幾萬老弱的漢人百姓,用作攻城時消耗子弟軍的肉盾!

平州地處遼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從東南向西北地勢由高到低,從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臺地到平原,層次分明,海拔由千米以上到50米以下,依次跌落,構成了東南高,西北低的同向傾斜緩降地勢。

東部低山丘陵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盛產蒙古櫟、油松等林木,在摩天嶺地區甚至有超過幾百年的巨木。

此刻,李彥琳已經帶領兵馬前往遼東半島,去旅順口建設城防去了。

平州只有李紹榮擴編以後的一個軍三萬人和三萬朝鮮民兵,合計六萬。

探馬不停報告,彙總的情況是契丹大軍四周圍城,只是卻絲毫不見動靜。

李紹榮對著三個師長笑道:“契丹騎兵對咱這個堅城是沒辦法的,如今圍城,卻圍而不攻,一定是伐木建造拋石機了!”

新提拔起來的師長馮蘭是河東大學第一屆軍事學院的學生,先後在陸軍和海軍擔任職務,從營長一路升到師長,也算頗有戰功。

馮蘭說道:“此地林木眾多,他們又有二十萬人,聽探馬的消息,契丹人甚至還帶了不少漢人工匠。

如此一來,建造的拋石機數量恐怕不在少數!”

李紹榮說道:“那也沒什麼!

咱子弟軍最早配備的肩扛式擲彈筒已經有了新款,改成了坐地式,射程大為增加,可以達到八到十里;

還有,虎蹲炮也增加了中型和重型兩個款式,不再是原來的小炮彈了。

此番送來的三寸口徑的重型大炮彈,射程十五里,夠他們受的!”

師長裴約問道:“大戰一起,彈藥的消耗量必然巨大,如果只是送來的彈藥,到時候怕供不上!”

李紹榮:“軍工部和建設部都派來人手,已經建立了秘密的軍工廠,彈藥可以在本地生產,不用擔心彈藥不夠!”

師長朱令錫說道:“這麼重要的地方,咱們一定要派重兵看守才好!”

李紹榮:“軍工部自己帶了人看守,人家還不放心咱們的人呢!

而且,那些人都有公子的令符,想要進入軍工廠,必須要有公子給的另一半令符才行!”

馮蘭笑問:“不知軍長有沒有公子的令符!”

李紹榮雖然心虛,但還是說道:“那自然是有的,本軍長可是最早跟隨公子的!”

裴約師長說道:“他們一千人的守衛,就敢承擔這樣的重要任務,以末將估計,必定還有大殺器!”

李紹榮笑道:“所以,本將對此次大戰,毫不擔心!

一旦戰事膠著,定然會有更厲害的武器出現,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拋石機最早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傳到中原以後,就被稱為回回炮。

拋石機的機架由兩根支柱作為主體,中間有固定橫軸,上有與軸垂直的槓桿,可繞軸自由轉動。

槓桿短臂上固定一個重物,長臂末端有彈袋(類似彈弓的兜子)用於裝彈。

發射時,用絞車把長臂向後拉至觸及地面,突然放開,石袋即迅速升起,彈出石炮。

當短臂重錘完全落下時,石炮從彈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

30公斤的石彈射程可達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彈射程能達到40-70米。

拋石機上的擲彈帶使得投石機的威力倍增,彈丸的射程因此而增長了一倍。

拋石機的威力來自其杆臂、重量合適的配重以及擲彈帶。

但是,對於用雷汞觸發、內裝硝化甘油的開花彈,這種拋石機就像紙紮的一樣。

子弟軍炮兵的訓練都是採用後世的科學方法訓練的,比如拇指測距法。

一般來講,成人兩眼之間的距離是6.5釐米,手臂長65釐米。

測距的時候,伸出胳膊,豎起拇指(不怕戰友打的話也可以豎起中指)對準測距點,先是閉上左眼,得到一個點;再閉上右眼,又測到一個點,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的十倍,就是測距點的距離。

此法最關鍵的是左右眼分別得到的兩個測距點之間的距離,完全依靠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