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 作品

第285章 父子相殺之同歸於盡

 渤海國從武則天時期開始建國,直到前幾年才被契丹的耶律阿保機滅亡,共存在了二百多年的時間。 

 渤海國和新羅一樣都是大唐的附屬國,但又比新羅的自治程度高。 

 後來的新羅逐漸衰落,演變成高麗、百濟、新羅,但被子弟軍統一了。 

 渤海國是以靺鞨(mo四聲he二聲)族人為主體的政權,其開創者是大祚榮(zuo四聲),曾依附於高句麗。 

 在大唐滅掉高句麗之後,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將大祚榮的靺鞨部人遷到了營州(今遼寧大部)統一管理,當時營州聚集了很多部落的人,算是一個雜居地。 

 在最開始,這裡還算是比較平靜,但到了696年,發生了著名的營州之亂。 

 當時契丹鬧饑荒,營州都督趙文翽不肯接濟,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李盡忠聯合妻兄孫萬榮起兵反抗,他們很快就佔領了營州。 

 這次叛亂對武則天大周政權的影響非常大。 

 武則天派出的第一支平叛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而次年以王孝傑為首的精銳也因為援軍不至而大敗。 

 武則天平定這次叛亂用了兩年的時間,最終還是不得不聯合後突厥,才終於平定了營州之亂。 

 但是平亂之後,東北地區的很多部落卻失去了控制,比如乞四比羽與乞乞仲象率領靺鞨人逃往遼東。 

 即便武則天採取招撫手段封兩人為許國公和震國公,但是兩人拒絕接受,依舊繼續逃亡。 

 在兩人相繼去世之後,乞乞仲象的兒子大祚榮率領靺鞨族人在天門嶺打敗了唐軍。 

 當大祚榮跑到東牟山的時候,依靠地理優勢,又加上依附於後突厥,終於建立了震國,這就是後來的渤海國,大祚榮自稱震國王。 

 初立的震國還比較弱小,只是大祚榮與後突厥和新羅建立了聯繫,為震國的發展提供了喘息的機會,並很快發展成一個不小的國家,有人口十萬戶,有疆域五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