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 作品

第79章 牛刀小試

 精鋼弩的威力足夠將小型炸藥包送上山頂。 

 這可比後來的黑火藥、顆粒火藥威力強大太多了! 

 有人問,這種跨越時代的產物,根本不可能! 

 因為科技的進步都需要積累。 

 說這話的人,可以說,可能不太懂得什麼是科學! 

 張口科技,閉口科技,但要知道,科和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科學不是技術,技術更不是科學。 

 搞科學的,叫科學家; 

 搞技術的,是工程師。 

 為了搞清楚這二者的區別,我們先扯一扯。 

 公元前572-前497年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科學家,畢達哥拉斯就發現了勾股定理! 

 而同時代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在幹什麼呢? 

 他成立了全國最大的喪葬禮儀文化公司,規定哪一代的子孫穿何種顏色的衣服、逝者抬出去要鋸斷門檻、孝子臨出殯前要摔瓦罐,號召‘一切從禮’,還說‘吾從周’,要回到西周那個對等級劃分無比嚴格的時代! 

 周公指定的等級制度,單從大門來講,就是匪夷所思。 

 首先是開間不一樣,最高九間,最低一間; 

 大門的顏色不一樣,‘朱門’聽說過嗎? 

 還有,門上的釘子數量也不一樣。 

 你每天盡研究這個,能發展科技嗎? 

 當然,當時古希臘能發展出哲學和科學,是跟地理環境有關的。 

 古希臘是工商文明,主要通過貨物的交換得到生存的資源。 

 當然,肯定也少不了掠奪和屠殺。 

 所以,他們就有時間仰望星空(這個詞可是描寫畢達哥拉斯的),思索世界本源的樣子。 

 而我國是農業文明,並不是工商業文明,所以在初始階段,因為糧食的大量增加,導致可以養育更多的人口。 

 結果是,人口多了,社會矛盾就增加了,導致當時的有志青年都開始思索如何治理國家、如何維護統治階級的權威,盡琢磨人了,就沒有時間仰望星空了。 

 可以這樣說,科學不是技術! 

 科學有突破,技術靠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