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喜 作品

第175章 專撿虎盞

 大興安嶺山深林茂,水草豐茂,野獸眾多。 

 山中打獵的人多,打獵的野獸也多,因此每天都會有受傷的野獸倒斃在樹林中,更有許多被吃剩下的野獸殘體。 

 經常進山的人,有時就會遇到這些東西,然後撿回家,清洗一下,燉到鍋裡,就是一頓山珍野味。 

 林子裡的野牲口,常常把捕獵後吃不完的野獸殘體,用野草、積雪或者枯枝敗葉掩藏起來,等餓了再來吃。 

 誰若是運氣好,進山撿了半隻狍子或者半隻鹿,見人總會說:我今天運氣好,撿了只“虎盞”或者“狼剩”。 

 若是撿了半隻老鷹沒有吃完也沒有叼走的兔子、野雞,就會說:我今天撿了只“鷹剩”。 

 這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是山中的老鷹、烏鴉和喜鵲多。 

 它們在天空飛,居高臨下,山林中一旦有野獸在捕吃動物,就會首先發現,然後高興得哇哇大叫,匯聚得越來越多,紛紛降落下來,想從猛獸的口中分吃點殘渣。 

 如果碰上吝嗇的主兒,一點都不給它們吃,還要驅逐捕殺它們。 

 它們只好哇哇喳喳地氣憤地鳴叫著,落在附近的大樹上,更加用力地吵鬧著,期待著野獸走了再下去打掃戰場。 

 而遠處聽到啼叫的老哇子和喜鵲,會陸續往這裡飛。 

 這也是這片老林子中一道特有的風景。 

 山下屯中的人聽到烏鴉喜鵲噪叫,抬頭看看方位,立刻拎著把大斧子進山,不久就會在雪地裡撿回一個什麼“剩”的動物殘體。 

 下一頓飯,必然就是噴噴香的山珍野味了。 

 石門公社的周老爺子年輕時,遇到過一位“撿虎棧”的老獵人,從此學會了不用動刀槍,就能獲得珍貴的熊膽和熊掌的方法。 

 早些年興安嶺的老虎格外多,有的老虎喜歡捕殺狍子、梅花鹿、馬鹿、野豬等,但有的老虎就是專門喜歡在冬季掏狗熊倉子吃狗熊。 

 教他的老獵人原先是獵熊的專家,後來發現跟蹤掏熊倉的老虎,不費刀槍,就能白白地撿到老虎吃剩下的狗熊殘體,於是就創造了“撿虎棧”狩獵法。 

 老虎掏熊倉都是鑽進洞中,把正冬眠的狗熊從洞中拖出來,然後咬殺。 

 咬殺後,老虎就會狼吞虎嚥地先把狗熊的腸肚吃掉,然後再吃狗熊的屁股,那裡肉多。 

 老虎吃完這些,就會扔下獵物揚長而去。 

 它沒有金錢豹和狼等用枯枝爛葉埋獵物的習慣。 

 老虎孤傲,吃完連回頭瞅都不瞅一下,就揚長而去。 

 這時候,隱藏在遠處的獵手就要迅速跑來,以最快的速度砍掉四隻熊掌,再掏出胸膛中殘存的熊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