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喜 作品

第153章 二品棒槌

 在《大宅門》電視劇裡,塗二爺代表百草廳在安國當場購入了一株上等的野生人參,價格達到了2000兩銀子。 

 那是清朝晚期,一般人月薪僅約1兩銀子。因此,這株上品野人參足以讓一般人掙夠幾輩子的錢。 

 就連《闖關東》裡傳武偷吃的普通山參都值幾百個大洋。 

 那個年代,在種種關於“貧窮少年挖參得良緣”和“浪子挖參衣錦還鄉”的傳說驅使下,無數人踏上了挖野人參的征途。 

 他們夢想著挖到五品葉的大棒槌,之後賣錢回鄉購地置產,再娶一位豐滿、生育能力強的美人。 

 然而,大棒槌並非那麼容易得來,大多數人一生中或許連四品葉都難以遇見。 

 這些人進山尋參時會聚集或五或七、人數不等的同道之人,這叫“單去雙歸”,寓意能採著棒槌。 

 共同成立一個組織嚴密的隊伍,稱為“拉幫放山”。 

 這支隊伍裡的成員分工明確,為首之人喚作“老把頭”,負責領導隊伍,發號施令。其餘成員被稱作“邊棍兒”,則負責做飯,放哨等挖到參賣了價錢按人頭分錢。 

 成群結隊採人參能大大提高發現人參的幾率,不過由於隊伍人數較多,每個人最終得到手的錢數肯定不如獨自一人來得划算。 

 更有甚者,因為挖到極品人參後,隊伍分錢不均、成員反目成仇,謀財害命互相殘殺的事件比比皆是。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有人毅然決然地選擇獨自進山找參。 

 但是在人跡罕至、空蕩蕩的大興安嶺中,要想找得一顆人參可謂是難上加難。 

 很多挖參人窮盡一生,都沒能尋得一顆如意的人參。 

 他們以天為被地為床,以山泉野果為食,每日與山中的野獸、凜冽的寒風和心中的絕望相對抗。 

 這群人還有一個俗稱,為“冬狗子”。 

 “冬”與“洞”相通,“狗子”意思是耐寒抗凍,皮實。 

 在他們眼中,挖參暴富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罷了。 

 可即便如此,這群人仍一邊做著一夜發財的黃粱美夢,一邊拄著紅繩銅錢索羅棍,拖著殘缺不堪的肉身與現實相抗爭。 

 或許,極少數的冬狗子能受到上天眷顧,成功笑到最後,挖到那顆傳說中的大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