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喜 作品

第24章 起鍋燒油

 日頭兒上山,又是好天兒。 

 張初一迷迷糊糊醒來聞到了一股肉香氣。 

 來到堂屋看的地鍋上咕嚕咕嚕正在焯水的大肉塊子,嘴角趿拉著口水。 

 (?????)“大爺!大早上飯就這麼硬,讓我情何以堪啊!” 

 “上一邊去,都幾點了才起床,你大娘走的時候咋跟你交代的,讓我這麼大歲數的人給你做飯,你不害臊麼? 

 快快快,洗把臉,幫忙做飯,一會老段過來,中午熱鬧熱鬧。” 

 張春福一邊安頓張初一,手裡動作不停。 

 把焯肉的水倒掉,切麻將塊子,刷乾淨鍋,加了兩把柴火。 

 等鍋燒熱以後,從旁邊小罐子裡挖了一大勺大油,放進鍋裡。 

 大油就是用豬板油熬煉出來的,那個年代都是這麼炒菜,味道香不說,洗鍋時候也好刷。 

 開水一燙,用絲瓜瓤子用力刷刷,洗的賊乾淨,有條件的家庭在放上把鹼面。 

 磚家說豬油容易堵塞血管,油脂太高,各種貶低。 

 可那個年代,誰家要是炒肉,鄰居家都能聞見香味兒。 

 現在倒是植物油用的多,沒味道不說,炒完菜的鍋也不好洗刷。 

 用的那洗潔精,涮個大幾次還有沫子和泡沫。 

 那個年代是窮,可吃飯香,睡覺美,家家戶戶不熬夜,幸福感爆棚。 

 一大勺子大油化開,放上蔥薑蒜,大料幹辣椒。 

 呲啦! 

 把香料炸熟炸透了,下入焯好水的肉塊子,翻炒到肉邊子焦黃。 

 倒入醬油,挖一勺子大醬。再撒一把鹹鹽。咕嘟咕嘟,柴火慢燉。 

 也沒有後世的各種雜七雜八的調味品,這粉了那精了,吃的就是原生態,玩的就是真實。 

 也就是張春福,是榆樹屯子的把頭,專職打獵員,不用上工,每天上山採山貨,打獵。 

 打的獵物一大部分交到生產隊,自己留一小部分。 

 這才做飯下油下料這麼猛,換成其他人家就這一勺子大油不得吃個倆三個月。 

 比如禽滿四合院裡的三大爺一家,就這麼一大鍋子肉,能讓老西家吃上一年。有句話咋說的來, 

 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插一句,這大油不是普通家豬的板油,這是野豬的豬板油。 

 野豬這玩意,華夏土地上到處都是,遍佈大江南北,關內關外。 

 不過,這大興安嶺的野豬和關內的不一樣,肥的流油。尤其一到了秋天,一身肥膘,一頭大卵泡子,基本夠一家子一冬天的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