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小嘰 作品

第266章 政治漩渦中的《紅高粱》

 與此同時,在島國忙於《午夜兇鈴》後期的易晚舟也敏銳地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美麗國政壇對《紅高粱》這部電影的反應異常激烈,甚至超過了後世兩個大國交惡時的敏感程度。 

 “這裡面如果說沒有島國人的推波助瀾,那是不可能的。” 

 易晚舟心中暗想。 

 作為《紅高粱》的製片人,他深知這部電影已經超越了一部藝術作品的範疇,更在某種程度上被捲入了政治博弈的旋渦。 

 然而,他堅決不想讓這部電影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在團隊會議上,易晚舟堅定地說道: 

 “我們的重點是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電影,感受到它所傳達的情感和價值。無論外界如何喧囂,我們都要專注於電影的全球公映計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哪怕給其他國家的院線讓出更大的利潤,也在所不惜。” 

 他的眼神堅定而果敢,彷彿在向團隊傳遞著一種力量: 

 即使面對風雨如磐的困境,他們也要勇往直前,堅守電影的藝術初心。 

 易晚舟明白,這場政治風波對《紅高粱》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他決定利用這次機遇,將電影的全球公映計劃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他相信,只要這一次公映實行下來,那接下來夏國電影要走出國門就有跡可循了,這也是為什麼他花再大的力氣也要造成全球公映的聲勢。 

 在美麗國,奧斯卡組委會正承受著空前的壓力。 

 他們既要回應島國等國家的質疑,又要扞衛奧斯卡的公正與權威。 

 在深思熟慮後,奧斯卡組委會最終決定堅守初衷,宣佈《紅高粱》正式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這一決策背後,黃毛所聯合的財團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他們已經從夏國人在香江狙擊日不落的項目中嚐到了甜頭,因此更加樂意看到《紅高粱》在奧斯卡的成功。 

 對於美麗國的電影行業來說,一兩部夏國電影的入圍並不會構成太大威脅,畢竟他們可以通過政治手段來限制未來夏國電影的進入。 

 這一決定彷彿是一顆定心丸,讓外界的質疑聲暫時平息。 

 然而,《紅高粱》在政治旋渦中依然面臨著重重挑戰。 

 電話鈴聲在空蕩的辦公室裡迴響,劉偉明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深吸一口氣,接起了電話。 

 “龍隊,是我,劉偉明。”他的聲音中透露出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和決心。 

 電話那頭,易晚舟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明叔,辛苦了。我們的全球公映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