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小嘰 作品

第231章 這電影是衝著國際電影節去的?

 易晚舟在片場忙碌地指導著《倩女幽魂》的拍攝,他的身影在燈光與攝影機之間快速穿梭,時而低聲與演員交流,時而對攝影團隊做出精確的指導。 

 然而,他的心中卻牽掛著另一部作品——《紅高粱》。 

 這部作品,他從內地帶回,並已經交由香江的後期製作團隊進行最後的精修。 

 對於這部電影,他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夠成為一部突破性的作品,不僅僅在亞洲,更能在國際電影節上嶄露頭角。 

 負責後期製作的專業人員們,初時只是懷著好奇的心情圍坐在屏幕前,準備觀看《紅高粱》的樣片。 

 然而,隨著畫面的播放,他們的表情逐漸變得凝重起來。這部電影的深度和內涵,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負責後期製作的專業人員們在觀看《紅高粱》的樣片後,對江文和鞏麗的出色演出讚不絕口。 

 他們的表演真實而深刻,將角色塑造得淋漓盡致,讓人無話可說。 

 然而,更讓他們感到震撼的是,這部電影中的配角們也展現出了濃厚的人文特色。 

 這些配角不僅僅是簡單的角色設定,更是被賦予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他們的存在豐富了整個故事,使得電影不僅僅是主角的獨角戲。 

 這種對配角的精細刻畫和塑造,讓人感受到了電影的深度和廣度,也讓觀眾們更容易產生共鳴。 

 這種效果絕非一般的商業片所能達到。商業片往往更注重主角的光環和情節的緊張刺激,而很少會在配角身上下如此大的功夫。 

 但《紅高粱》卻做到了,它不僅讓主角熠熠生輝,也讓配角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而且,為了追求那個特定年代的獨特氛圍,易晚舟特意在國內尋找並選用了某些已經變質的膠捲進行拍攝。 

 這種選擇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 

 全片都籠罩在一種灰濛濛的色調中,彷彿歷史的塵埃被定格在了每一幀畫面上。 

 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在最終的成片裡,這種灰濛濛的色調並沒有讓人感到沉悶或壓抑。 

 相反,它與電影中那種濃郁的色調形成了完美的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