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孔陽lll 作品

第43章 斜風細雨不須歸

 “天王奶奶,你連這樣的扣子都會盤呀?老竇家祖墳埋得好,竇家出了一個這樣百能百巧的仙女。” 

 竇豆對她笑了笑,開始把布頭兒順著布絲兒斜剪成不足半寸寬的長條兒,然後讓姑奶奶扯著長條的一端,她把布頭兒對摺又對摺,用針把一端縫起來,做成一根根細布條。 

 布條縫好以後,她開始靈巧的穿來繞去,一個個金魚盤扣慢慢做成了。 

 老姑奶奶大呼小叫地說:“天王奶奶呀,這手就像變戲法一樣,怎麼三下五除二,這些布條在你手裡就變了樣呢?” 

 “姑奶奶,金魚盤扣算是盤扣裡比較簡單的啦,就這樣的編法,有的人都能編出一個大孔雀來。” 

 “能編出大孔雀來?乖乖哩咯咚,還是不是人手呀?” 

 “嘿嘿,你別小看現在人啊,啥都能做出來,你想,人都能跑到月亮上了,還有什麼人不能做的?” 

 “是呀,這些以前都是鄉下人做的針線活,現在鄉下人不做了,城裡人做的比鄉下人還好,到底是有文化的不一樣啊。” 

 竇豆沒話可說,只能乾笑道,“嘿嘿!” 

 穎水縣過去是安徽省有名的貧困縣,貧困的原因是因為它十年九澇,而竇家莊則是穎水縣的行洪區。 

 竇家莊的北面,有一條長長的攔河壩,攔河壩裡,有一條長長的草河,這條河平時不寬,但是一到漲水的季節,就寬出很多。最寬的地方,遠處看起來像個大湖。 

 河裡盛產小魚小蝦和龍蝦,沿河的村民農閒時會到河裡捕魚撈蝦。 

 據說,竇豆爺爺的爺爺那一輩人,都把小魚小蝦當飯吃,男人們夜裡捕魚撈蝦,女人們白天就把小魚小蝦曬起來,勤勞的家庭,都是屯積了成囤的小魚小蝦過冬。 

 竇豆對太爺爺那種拿魚蝦當飯吃的年代很好奇,也很嚮往。據說,太爺爺共養了七個兒子,個個長得都高大壯實,就是與拿魚蝦當飯吃有關。 

 老姑奶奶說:“生活好了,現在人也都洋了,沒幾個人再拿那些東西當飯吃了,逮了也是賣。” 

 竇豆好奇道,“姑奶奶,你教教我,我想去撈蝦。” 

 老姑奶奶不在意道,“撈它幹嘛,十塊、二十塊錢買的夠吃半年。再說,那東西扎嘴,也不好吃。” 

 竇豆很是熱切,“我喜歡吃,你教我嗎。” 

 老姑奶奶不是個固執己見的人,“沒什麼好學的,就是要有點耐心,想快呢,一網一網的撈,想省事呢,晚上去下簍子。都不知道那些蝦簍漁網還能用嗎?好多年不用了。” 

 “老姑奶奶,你去幫我藉藉嗎。”竇豆恨不得立即就去釣魚下簍子。 

 莊裡人聽說竇豆要撈蝦,很多人都爽快的把蝦簍、蝦網借給了老姑姑奶奶。還有本家的兄弟子侄們,送了足有半盆蚯蚓、青蛙腿、螺絲肉過來,說這些可以釣龍蝦、釣小蝦。 

 五爺家的孫子、堂弟臊虎抱著他才幾個月的兒子,也來湊熱鬧,他說:“紅豆豆,我去集上轉一圈兒,給你弄點鴨腸子、羊骨頭來,那玩意兒放在蝦簍裡,小蝦可喜歡了。” 

 竇豆開心道:“好的呀,你順便再給我扯幾尺小花布回來,要柔軟點的。” 

 竇豆給了臊虎幾十塊錢,臊虎起初不要,竇豆說:“你要是不要,我就不讓你買了。”臊虎這才不好意思的接下,把兒子娃蛋兒交給老姑奶奶,騎著摩托去集上了,回來以後又把剩下的零錢還給竇豆,竇豆看他認真,客氣了幾句也就收下了。 

 當天晚上,幾個親戚帶著竇豆到了草河邊,教竇豆如何下蝦簍,選了幾個點下簍以後,他們說,放在這裡別問它,明天再來收簍,竇豆問:“這樣就行了?” 

 “行了,明天簍子裡肯定會有很多蝦。” 

 第二天早上,竇豆跟老姑奶奶去收蝦簍,五個蝦簍,共收了近四斤蝦米,竇豆沒想到能收這麼多,開心壞了,她對老姑奶奶說:“今天我們可以吃韭菜炒蝦米了。” 

 老姑奶奶說:“一頓頂多吃掉一斤吧,剩下的呢?拿到集上賣?” 

 “曬乾呀,曬乾我帶回上海去。” 

 “你那大城市還稀罕這個?是嘍,現在時代不同了,換作農村人洋了,這不吃那不吃,城裡人反而土了,農村人不吃的,城裡人又稀罕起來。” 

 老姑奶奶表示,不是她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 

 臊虎抱著兒子來看熱鬧,說:“收成還可以,老姑奶奶,你給我抱著娃蛋兒,我給紅豆豆做幾個小釣竿兒,等下,我教紅豆豆釣龍蝦。” 

 老姑奶奶抱著娃蛋兒,竇豆順便拿軟尺量了量娃蛋兒的尺寸,老姑奶奶問道:“那花布是給娃蛋兒買的?你打算給他做什麼?” 

 “給他做個連褲蛤蟆皮兒。” 

 “天王奶奶,連蛤蟆皮兒都會做。”老姑奶奶覺得竇豆又刷新了她的認知。過去,都是老人家才會做蛤蟆皮兒。 

 “我媽以前給鄰居家的孩子做過,我憑想象應該做得出來,不就是連褲帶褂嗎,這樣大人抱著小孩的時候,省得他露著一個大屁股和半截腰在外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