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都老鄉親 作品

第173章 蔬菜種植那些事

 你不用問人家收入高不高,他們兄弟倆僅從人家家裡停的兩輛自行車,就能看出來收入的差距了。 

 話說,他們倆是因此動了心,這幾天,還去實地考察了一下,看了看人家種菜的方式和方法,還有哪些種類和菜品,基本上做到了,心裡有數。 

 這也是前不久,堂哥楊大井剛當上村長,上門徵求養殖和種植意向的時候,他們倆想都沒想,就把自己要種蔬菜的想法,完完全全說出來了。 

 看得出,當時新上任的楊村長,對此事並不太看好,雖然沒有全盤否定,但也只是問了問,就放棄了。 

 他們倆覺得,依靠村裡的話,種蔬菜的事兒是肯定沒有下文了。哪知道這才過去幾天,楊村長居然召集了兄弟倆來喝酒,還讓嫂子收拾出來了,這麼硬的八個菜,說實話,楊志剛和楊志遠有點感動了。 

 可感動歸感動,這跟易南平沒啥關係啊? 

 他們倆被易南平征服,可不是因為這頓飯,更不是因為老易家能掙錢,搬去了縣城,而是因為他懂蔬菜種植,看起來比那位老親戚還懂,都能稱得上行家了。 

 話說,楊志高剛剛說起來,市區附近的那個蔬菜專業村,人家易南平當時就接上了話,把那個村的蔬菜種植情況和競爭優勢,一一道來。 

 可人家的水平不僅僅如此,他除了瞭解信息,居然還懂蔬菜的種植技術。從早春的地膜覆蓋,到秋冬季的大棚種植,易南平說的頭頭是道,比那位老親戚講的可詳細多了。 

 楊大井和陳樹鵬兩人不懂,只是聽了個皮毛。可楊志高和楊志遠兄弟不一樣啊,他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要不是技術上還有些關卡,設備和原材料上有些不足,早就下手在自己那一畝地裡嘗試了。 

 今天一來,聽了易南平的講解和分析,又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和短板,兩兄弟覺得,技術上的難題基本上解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可就只剩下一個原材料了。 

 地膜和大棚塑料。 

 說起來這兩樣玩意兒,開陽縣的大部分人啊,目前基本上聽也沒聽過,可在市區的那個村子,那些菜農已經開始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