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都老鄉親 作品

第3章 被渣爺傷了心

 風雪中走著,我的思路也越來越清。 

 這時候,我想到了我爹的原生大家庭。 

 我的爺爺易立春,兄弟四個,他是家裡的老大。 

 二爺爺易立夏,早年夭折了。 

 三爺爺易立秋,一輩子是個老莊稼把式,在家務農,照顧老人。 

 四爺爺易立冬,為人不太大方,是個小學教師。 

 我爺爺十五歲在老家結婚,聽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的鄰村張姓女子,生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男孩易勝利,就是我爹,生於1945年,正好那年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我爹出生後第二年,趕上解放區大參軍,我爺爺就熱熱鬧鬧地跟部隊走了。 

 那時候我奶奶剛剛又有喜,爺爺走的時候說了一句,不管是男是女,就取名解放吧。 

 於是,1947年,奶奶又生了個女孩,易解放,就是我老姑。 

 奶奶拉扯著兩個孩子在家艱難度日,爺爺冒著生命危險在淮海戰場上拼命衝鋒。 

 本來,接下來的日子是應該很美好,很幸福。 

 但是,戰爭結束後,爺爺想起來自己家裡那段被父母包辦的婚姻,越想越覺得不如意。 

 於是,他單方面宣佈自己離了婚,家裡的奶奶甚至都不知情。 

 其實,也不算離婚,因為他們倆的婚姻當年根本就沒有登記。 

 後來,爺爺參軍第八年,在祖國的大西南,找到了他認為非常合適他的另一個終生伴侶——當地女子梁二姐,重新組建了家庭。 

 為了好區分,我們小輩後來都叫她梁二奶奶。 

 婚後,他們又生育了一子一女,算是我的小叔小姑。 

 小叔易國慶,小姑易玲玲。 

 不過,隨著戰事結束,部隊裁員,爺爺不得不復員回來,被安置在了縣裡的國營肉聯廠,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梁二奶奶也無奈跟著回了我們的小縣城,沒有正式工作,當了一名廠裡的家屬工。 

 說起來,他們一家四口,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在城市裡過得也算是捉襟見肘,很窘迫,不容易。 

 但相對於此時的我們老家一幫人來說,那小日子可就是天上人間了。 

 我腦子裡一邊回想,一邊急速趕路。 

 縣城東關第三個衚衕口,就是縣肉聯廠,肉聯廠大門一側開著的小門進去,一排低矮的小平房,就是廠裡的職工家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