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下阿五 作品

第7 3章 夜遊秦淮

 鐘山影裡看樓臺,江煙晚翠開。六朝舊時明月,清夜滿秦淮。 

 寂寞處,兩潮回。黯愁懷。汀花雨細,水樹風閒,又是冬來。 

 正月十五,皓月當空,夜如白晝。 

 應天府的秦淮燈會,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的東吳,那時前方將士凱旋而歸,朝野官民都會聚集在都城內外,用香花、燈燭營造氣氛,勞軍犒師。慢慢的,正月十五的元宵燈會在秦淮河畔也逐漸成形。 

 當時的織錦技術促進了江南絲織業的發展,為燈綵製作提供了技術基礎。 

 秦淮燈會的歷史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早在南朝伊始,國都建康就出現了舉辦元宵燈會的習俗。 

 “匯數萬火盞,若星河燦天衢,人潮聚湧,廣庭無隙也。”就是最好的例證。 

 隋、唐時代,元宵燈會一朝比一朝紅火,技藝高超的花燈工匠層出不窮,彩燈製作越來越形神兼備,恢弘壯觀。 

 而此時的應天府,雖正值元宵佳節,卻被一股壓抑的氣氛籠罩,沒有了趙構的應天府,冷清了許多,應天府的軍民感覺到了被拋棄的滋味,就像當初的汴京,街上行人三三兩兩,巡邏兵士也驟減,這個六朝古都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一年一度的秦淮元宵燈會照常舉行,觀賞者甚多,或許他們希望用這樣一場燈會趕走滿腔的壓抑。 

 河畔樓臺亭榭、石橋迤邐,水面上遊船雲集,彷彿一幅傳世佳作,令人流連忘返。 

 人群中,一高一胖,一矮一瘦,一黑一白的兩個人,中間夾著一個精靈古怪的小丫頭,行走在秦淮河畔。 

 潘婷蹦蹦跳跳,走在前面,眼花繚亂的花燈,五花八門的燈謎讓她異常興奮。 

 她伸手扯掉一張燈謎,一個年過花甲的老者,從一堆燈籠後邊伸出腦袋,笑笑說道:“小姑娘,猜對了,獎勵一個小燈籠哦!” 

 潘婷笑笑:“伯伯,你給準備好燈籠吧!” 

 “這小姑娘,還挺有自信,我這燈謎,考不了進士,猜不出來!”老者捋捋鬍鬚,自信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