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爺慈悲 作品

第366章 鄉村振興計劃

 “你現在身份特殊,國內的中醫藥大學、中醫院以及醫藥公司,可能都會求你辦事。如果再能打開國外的中草藥市場,未來前景還是非常值得預期的。”

 聽到的我的解釋後,楚一雄的眼睛也開始亮了起來,感覺這件事確實有搞頭。

 “只是種植和加工還不夠,產業過於單薄,無法抵禦各種風險,真的想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要形成產業集群!”

 思路打開後,後續的內容也就越想越多。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說道:“我一直在想,我們這個中法醫學交流究竟該怎麼搞,不能說只是想著將中醫藥賣到國外,每年安排多少個學者到國外學習,只是幫助了少數幾個醫生教授提升職稱,或者個別企業掙錢,這樣終究還是太膚淺了。

 交流的關鍵,最終還是要促進我們的醫療技術的提升,中醫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的提升,在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自己人變好。

 我們現在的中醫藥學院教出來的學生,根本達不到獨立行醫的標準,畢業後多是進入中西醫結合醫院,哪怕是進了中醫院,也是利用西醫的手段,結合中醫的藥方治病,其治療的效果和醫術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樣的人根本無法代表中醫,又何談繼承和發展終於中醫呢?

 但是我們該改變現狀呢?

 我們是否可以換一個教學思路,讓更多的醫學院的學生,在常規的課程學習之外,增加一些傳統的中醫教學呢?

 當然改變一些學校的教學思路,可能會難一些。或者我們可以從貧困地區的職高、初中、高中的學生中選人,培養真正的中醫人才?

 現在農村的基礎教育根本無法與城裡相比,想通過上學來作為晉升通道,已經變的越來越窄了。絕大部分農村的孩子考不上大學,甚至初中畢業,就會選擇外出打工。

 如果我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新出路,那麼他們的人生是否多一種選擇呢?

 將來這些孩子畢業,可以將他們推薦到各大中醫院,或者我在法國開辦中醫診所,將他們都送到國外去掙歐元?”

 我確實想了很多,也一口氣說了很多,雖然一些想法還不完善,但是方向基本是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