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47章 民族英雄錄第二部(二十)

 屯兵儲糧,訓練士卒,經數年建設逐步建成以重慶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

 要隘的縱深梯次防禦體系,邊防稍安。

 屢破蒙軍

 餘玠在四川,開屯田以備軍糧,整頓財賦,申明賞罰,修築山城。抗蒙有功將士都得到獎掖。違法的將官,受到懲處。利州都統制王夔兇殘跋扈,號稱“王夜叉”,不聽餘玠調度,到處劫掠。餘玠依軍法斬王夔。經過餘玠的整頓,四川駐軍聲勢大振。蒙古軍多次自西來侵擾,都被

宋軍打退。[9]

 抗蒙戰爭

 淳佑六年(1246年),蒙古分兵四道入蜀,餘玠繼多次戰勝蒙古軍進攻之後,依靠新建立的山城防禦體系,又打退了蒙古軍的進攻。餘玠守蜀有功,淳佑八年(1248年),被任為兵部尚書,拜資政殿學士,給予執政官相同的恩數,仍駐四川。

 淳佑十年(1250年),餘玠調集四川各路精銳,誓師北伐。以一部兵向隴蜀邊界出擊;自率主力,取金牛道向漢中(今屬陝西)進發,三戰三捷。次年四月,餘玠率軍號十萬進佔漢中西之中梁山。

 淳佑十二年(1252年),蒙古汪德臣部侵掠成都,圍攻嘉定(今四川樂山)。餘玠率部力戰,再次打退蒙古軍。在餘玠的領導下,四川抗蒙形勢日益好轉。

 含冤暴卒

 餘玠抗戰獲勝,宰相謝方叔卻設法迫害餘玠。餘玠與統制姚世安不和,姚世安則以謝方叔為援。

 寶佑元年(1253年),謝方叔和參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誣告,攻擊餘玠獨掌大權,卻不知事君之禮。理宗聽信讒言,以金牌密令召其還朝。餘玠知有變故,憤懣成疾。同年七月(餘玠之子餘如孫所撰《玠府君墓誌銘》稱是五月十八日,餘玠在四川暴卒,享年五十六歲。有傳聞稱他是服毒自盡。餘玠死後,“蜀人莫不悲慼如父母”。

 餘玠死後,理宗為之輟朝,特贈五官。次年六月,侍御史吳燧等在宰相謝方叔等指使下奏陳餘玠“聚斂罔利”的七罪,理宗下詔查抄餘玠家財,之後又稱他鎮撫四川無方,勞軍困民,命其家運錢“犒師振民”。十月,再經監察御史陳大方誣告,理宗遂削去餘玠資政殿學士等一切官職,並迫害其家屬和親信。

 寶佑六年(1258年)十一月,迫於朝內抗蒙形勢和民間壓力,理宗下詔追復餘玠官職。

 主要成就

 主詞條:安豐之戰、餘玠防蜀之戰

 餘玠富韜略,通兵法。初投淮東制置使趙葵麾下,營田、備戰有功。嘉熙三年(1239年),率軍遠襲開封(今河南開封)、河陰(今河南鄭州西北)一帶蒙古軍,全師而還。淳佑元年(1241年),率舟師解安豐(今安徽壽縣)圍。淳佑二年(1242年),餘玠建策理宗改變輕武重文之風,深受賞識,出守四川。他到任後,革除弊政,遴選州縣官吏,招賢納士,大興屯田,整頓軍紀,使軍勢大振。針對蒙古騎兵善馳突的特點,餘玠採納冉璡、冉璞兄弟築城守蜀之策,沿嘉陵江、渠江、涪江和長江兩岸山隘、要道,築青居(今四川南充南)、大獲(今四川蒼溪東南)、釣魚(今重慶合川東)、雲頂(今四川金堂南)等十餘城,依山為壘,據險設防,並遷沿江各州治所於城堡,廣儲糧、興武備,形成以重慶為中心的堡寨防禦體系。率領軍民抗擊蒙古軍進攻,屢獲勝利。淳佑十二年(1252年),擊退蒙古軍對嘉定(今四川樂山)的進攻。餘玠受任於南宋危難之際,竭力經營巴蜀,為支撐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傑出貢獻。

 個人作品

 《瑞鶴仙·怪新來瘦損》

 有宋一朝,宋朝自太宗趙光義始朝中從不缺兩類人:一為忠良,二為奸臣,漢奸。

 在國家危亡之際,漢奸亡國,忠臣護國。假如那些忠臣殊殺奸佞小人,宋朝也許還能在延續一段時間江山,可惜,宋朝帝王昏饋不辯真偽,以至江山淪喪,漢族再次被異族欺壓,直到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再復漢人江山。

 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前期均已介紹過,在此不再重複,借為南宋楊太后殉國留下的遺言:

 “本朝養士三百餘年,爾上不知報君思,下不能使國泰民安,抵禦外辱,皆為私慾害忠臣良將,爾可羞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