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笫241章民族英雄錄第二部(十四)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尹繼倫的突擊部隊偷偷咬住了遼軍。 

 入夜後,宋遼兩軍開始休整,遼軍主力和宋軍主力相隔約五里。 

 尹繼倫下令厲兵秣馬同時他開始了激情演說: 

 “寇蔑視我爾,彼南出而捷還則乘勝驅我,而北不捷亦且洩怒於我,將無遺類矣。為今日計但當卷甲銜枚,以躡之彼銳氣,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戰而勝,足以自樹。縱死猶不失為忠義,豈可泯然而死為胡地鬼乎?” 

 尹繼倫不愧是位演說大師,他向士兵們指出了兩條道路,一條做一個忠義鬼,另一條就是做胡地鬼。 

 這對於崇尚葉落歸根的中國人無疑是個極大的激勵,士兵們熱血沸騰決心死戰。 

 凌晨天還沒亮,遼軍開始就餐,準備用飯後進攻。而此刻宋軍尹繼倫已經完成了佈陣,列陣於城北以待之。 

 而李繼隆也做出了部署,方陣於前,以待鑑於宋軍兩軍幾乎都迅速結陣,備戰很可能尹繼倫已經把行動計劃送到了李繼隆手裡。 

 和宋軍積極備戰相比,遼軍似乎情報非常糟糕,他們還在悠哉的用餐,全然沒有覺察死神的降臨。 

 很快尹繼倫首先發難,遼軍陷入了混亂,一名高級將領被殺,耶律休哥也身負重傷。 

 【于越方食,失箸短兵,中其臂,創甚乘善馬先遁】但值得注意的是尹繼倫也陷入了敵人的包圍突擊部隊的局面極為不利。 

 但很快其餘眾將齊心協力,趕上來圍剿遼軍,終取勝。 

 在歷史上蕭太后把遼國推向了巔峰時代,軍事上更是把大宋遠遠甩了十幾條街。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如此懸殊,大宋還基本上安然無恙呢? 

 這就不得不說李繼隆了,堪稱遼國剋星,在唐河一帶李繼隆親率數百步兵冒死衝入敵陣,一頓亂砍亂衝,把敵人的佈陣徹底搞亂了。 

 接下來趁著遼軍陣中混亂之際,李繼隆又配合城內殺出的守軍,內外夾擊一下把遼軍給打蒙了。 

 遼軍雖然人數上佔據優勢,不過敗局已定的遼軍早就沒心思反抗了,一股腦地溜之大吉。 

 是役,李繼隆率軍斬首一萬五千級,掐死了遼國南侵的野心,特別是端拱二年的徐河之戰差點要了耶律休哥的老命。李繼隆成了遼人抹不去的陰影,不愧是“遼國剋星”的稱號啊! 

 可以這樣說,宋朝並非沒有名垂青史的名將,然而由於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皇袍加身,得位不正又擔心武將造反,杯酒釋兵權極大的削弱了宋軍戰力。 

 此後的歷代宋朝皇帝防備武將盛於防外敵,加上朝中文官士大夫階層只顧私利,打壓武將,造成宋朝軍力下降,最終自食其果亡於金國。 

 歷史是一面鏡子,宋朝空有財富,酒生夢死,燈紅酒綠,縱然詩詞歌賦冠絕天下,名人無數卻都只是蠻夷屠刀下的肥肉。 

 宋之亡,亡於士大夫!皆是苟且偷生被輩,上馬不能平天下,下馬不能治天下,整個宋朝上至皇帝下至天下儒生都是廢物體質。 

 宋,明兩朝沒有吸取晉朝亡國的教訓,一味的提倡士大夫共治,皇帝只是吉祥物,聽話的木偶。 

 為什麼不直接來個君主立憲制,不用擔心江山沒了,因為士大夫們掌權下誰也不敢擔亡國滅種之責。 

 那些在宋朝歷史上主和派就是投降派,亡國之責他們是逃不掉的,必然是遺臭萬年!” 

 天幕最後的話,讓萬界王朝所有古人都炸裂了,什麼叫君主立憲制?他們自然不會理解,立憲制豈不是說讓皇帝放棄皇權? 

 這怎麼可能!皇帝們可不會答應,想放權門都沒有,對那些掌控欲極強的帝王自然毫不留情對士大夫們動手,帝王一怒,屍橫遍野! 

 天幕之言,到底在萬界之中掀起多大風暴,林楓與武珊可不會關心,目的就是要整治下世家,士士夫們。 

 一些話就是在暗示皇帝們,聰明且又有帝王心術的皇帝知道該怎麼做,而世家,士大夫們個個心驚膽戰。 

 天幕的恐怖讓萬界古人算是領教了,誰才是真正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