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36章 民族英雄錄第二部(九)

 盤點完大唐名相郭元振,萬界古人們各種評論皆有,噴李隆基是少不了的。

 而唐太宗李世民氣得要揍人,可也沒辦法。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也同樣無奈,而太平公主觀看完天幕內容對侄子李隆基起了殺心。

 天幕則開始新的盤點:

 “張仁願本名仁亶後避唐睿宗李旦諱改仁願,華州下邽人,中國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張仁願於萬歲通天二年,升為肅政臺中丞,檢校幽州都督。

 歷任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左屯衛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

 景龍元年,為朔方道大總管,統率大軍抵禦突厥。

 次年,築中,西,東三受降城於黃河北。向北拓地300餘里,置烽候1800所,以防禦突厥。

 此後,突厥不敢輕易南犯。朔方得保安寧,鎮兵減少數萬人,每年節省軍費數億計。

 景龍三年,拜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

 同年春還朝,至秋又北上備邊,任功任怨,遷鎮軍大將軍。

 睿宗即位後致仕,加兵部尚書,開元二年,張仁願卒。

 張仁願為相期間重用賢才,禮待同僚,所舉之人多至顯貴。有文武之才,統軍號令嚴,賞罰明。

 禦敵有方,時稱名將,與李靖,郭元振齊名。死後,世人為其立祠,四時祭祀。

 張仁願年輕時文武全才,武則天在位時官至殿中侍御史。

 當時御史郭霸上表稱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也上表請求立武承嗣為皇太子,都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

 張仁願嚴辭拒絕,因此受到有識之士的器重。

 不久,夏官尚書王孝傑擔任吐刺軍總管,率軍抵禦吐蕃,張仁願時為監軍。

 因與王孝傑關係不睦,便派人去向皇帝告狀,因此,王孝傑被削官為民。

 公元697年即萬歲通天二年,監察御史孫承景出任清邊軍監軍,戰後虛報戰功,稱自己每戰必身先士卒,親臨矢石。

 武則天聞訊後對孫承景非常讚賞將他擢升為右肅政臺中丞並令張仁願為其部下記功。

 張仁願先向孫承景詢問作戰經過,孫承景本是虛報戰,支支吾吾無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