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17章 民族英雄錄12

 謝玄招募流民中的驍勇之士,在京口組織訓練北府兵。

 太元四年,前秦大舉南下,連克重鎮,朝野震動,謝玄率軍解三阿之圍,大敗秦軍。

 收復盱眙,淮陰,迫使其敗退淮北,以功進號冠軍將軍,徐州刺史,封東興縣侯。

 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爆發。謝玄出任前鋒都督,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

 後抓住戰機,計誘前秦軍後撤,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

 太元九年,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以功封康樂縣公。

 不久後因遭會稽王司馬道子猜忌,被調離邊境要地彭城,回鎮淮陰。

 至鎮後稱病,自請解職。改任左將軍,會稽內史。太元十三年,謝玄病逝於會稽郡,時年四十六歲。

 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獻武”。

 謝玄文武兼備,立志挽救危亡,以圖恢復。他創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戰,特別能吃苦耐勞。

 成為東晉最為精銳的武裝力量,他與謝安籌謀淝水之戰並在前線指揮精銳與苻堅決戰,以智勇勝敵,名震江左。

 唐宋以後得以配享武廟,全晉文錄其疏折數篇。

 淝水之戰是公元383年東晉和前秦之間發生在淝水的一場戰爭。

 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實則僅二十多萬)的前秦軍。

 成語故事投鞭斷流講述的正是前秦與東晉淝水之戰。

 符堅當時進攻東晉號稱八十萬大軍,狂妄而言:“只要每個士兵投鞭入流,便能截斷黃河。”足見其聲勢浩大。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