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笫212章民族英雄錄6

 馬援乘勝進擊,叛軍四散奔逃,建武十九年初,馬援大軍在戰場上斬殺了徵側,徵貳二人,接著又剿滅了徵側的餘黨,嶺南地區得以平定。

 在平定交趾後馬援在新的邊界上立起兩根銅柱作為標誌,柱上鐫刻有銘文:

 【銅柱折,交趾滅!】

 越地土著不敢對其破壞銷燬,只敢路過時撿瓦石投擲銅柱,天長日久石塊堆成一個小山丘。

 得勝班師回朝時他購得一批薏苡,運回作為藥用。

 有人卻誣告他帶回的是從合浦搜刮來的珍珠,於是他就當眾把薏苡倒入了伏波潭裡,以表明自己的心跡,證明自己的清白。

 也讓這些所謂的珍珠流還到合浦。

 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郡豪強武裝造反,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

 因為輕敵,深陷敵圍,在沅水陣亡,全軍覆沒。

 劉秀正苦於沒有可用將才前往征討,馬援不顧已是六十多歲高齡主動請纓。

 他親自率領幾萬大軍前往武陵討伐,取得大勝。

 馬援不幸染上了鼠疫,一代名將病逝在軍中。

 正如他生前所說:“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馬援每到一處都組織人力修治城郭,並開渠引水灌溉田地,造福當地百姓。

 馬援戎馬多年,在東漢建立前後屢立戰功,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著有【銅馬相法】。

 死後受人構陷,被收回新息侯印綬又因外戚之家不得封侯預政,故未得入雲臺二十八將之列。

 建初三年,漢章帝為馬援平反,追賜諡號“忠成”。

 唐宋時配享武廟,並被宋徽宗加封為忠顯佑順王,清聖祖時從祀歷代帝王廟。

 史書評價他:“謀如湧泉,勢如轉軌,兵動有功,師進輒克。”

 他平定西羌,南伐交趾,北擊烏桓,征剿武陵。最後為國盡忠,殞命疆場。為東漢政權的鞏固和華夏版圖的統一立下大功。”

 天幕配上影像和歷代畫作,將馬援一生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