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174章 再刷視頻(4)

 要不要這樣啊,最為崩潰的當屬漢光武帝劉秀。

 “混賬!是哪個不孝子孫丟了祖宗江山!”

 漢獻帝劉協看著天幕中的字幕,心裡難受,可他卻沒辦法說,因為沒有權限。

 天幕旁白並沒有回答漢朝皇帝的話,而是介紹這部由中視拍攝的《三國演義》的過程和挑選演員遇到的問題。

 旁白:“三囯演義作為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有多個拍攝版本,94版無疑是最為經典的版本,無法超越。

 不論是演員,臺詞都立足於原著,許多語言既要考慮忠實於古代語言又能讓現在觀眾能聽懂。

 於是,在屏幕下打出字幕,讓觀眾更好的體驗三國時期文化,華夏文化中最為精華的東西。

 三國演義無疑是一部好的文學藝術,為了拍攝好這部電視劇,從導演,演員的選擇,服裝道具,舞蹈,音樂等儘量接近歷史。”

 雙系統為了讓古人更好的理解什麼是電視劇,也用古人能理解的方式作出瞭解釋。

 “原來演員就是戲子,這演的也太逼真了。”古代普通百姓只是看個熱鬧,而萬界帝王將相卻是另一種思維。

 秦漢時期尤其是東漢末年的武將們吐槽:“這武將鎧甲如此好,如果有就太好了。”

 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甲冑,頃刻之間就不香了。

 更不用講那些士兵,有一套像樣的皮甲就不錯了。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文臣武將看看士兵的衣甲打扮再看天幕中衣甲,心酸了。

 “我們更像一群叫花子,不是講接近歷史嗎?後世之人拍戲用的道具看上去也比我們穿的強太了。”

 這可真是酸到家了,而明朝的皇帝一句話,讓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人破防了。

 “這怎麼看,武將的鎧甲更像大明朝的。”

 天幕:“拍攝三國演義時,考慮的服裝美感,結合了隋唐宋明鎧甲的特點而製作了服裝道具。

 再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在描述中也是以明代甲冑為藍本來寫的。

 完全按照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樣式製造失去了服裝美感,看上去像叫花子,觀眾就會失去興趣。”

 天幕旁白如此解釋,古人都聽明白了。

 最炸裂的當屬魏,蜀,吳三國及之前的曹操,袁紹,袁術,孫策,孫權,劉備等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