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164章 萬界交流(十四)

 後宮嬪妃們穿著要樸素不得在衣裙上刺繡,他下令廢除肉刑,已經定罪尚未施刑的要予以糾正不再施刑。

 劉恆認為農業是穩定天下的根本,為了提高農民耕種的積極性,他在春日親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

 呂太后死後,元老勳臣們平定諸呂之亂,把劉恆推上皇帝寶座即位後劉恆執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也重視農業。

 多次誡百官守令,勸課農桑,減輕田租,賦役和刑獄同時取消過關用傳制度。

 方便行旅往來和商品流通並弛山澤之禁,促進鹽鐵業發展。

 又採納賈誼晁錯等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和削藩的建議,削弱諸侯王勢力,以鞏固中央集權。

 漢文帝時大臣袁盎曾提到陛下居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後來這個故事成為二十四孝中的親嘗湯藥。

 漢文帝以作風儉樸,愛惜民力著稱。劉恆當皇帝二十三年,沒有建宮殿,沒有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

 他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剛當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

 每月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一些麻布,綢緞和絲棉給他們做衣服。在中國古代帝王中劉恆的確算一個明君。

 於後元七年元月,漢文帝劉恆死於未央宮,葬於霸陵。”

 武珊珊算是回答了漢文帝劉恆的提問,劉恆心裡有些彆扭,論誰提前知道自己死期都不會舒服。

 “史書上能講朕是一個明君,也不枉此生也。”劉恆算是知道後世子孫對他評價只是一句餓不死,也沒有什麼不滿意的。

 “漢景帝劉啟,文帝劉恆之子,他寬和仁慈促進了西漢經濟的繼續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