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129章 歷史上那些太監們2

 “對,對,明朝那幫文官集團就是一群廢物,自私自利,還沒有明朝宦官太監及宮女有骨氣,有氣節!”

 “是啊,明朝中後期皇帝都快成了擺設了,如果不是于謙,張居正,海瑞,秦良玉,戚繼光,鄧成功等這些人前赴後繼為國為民而努力,大明早亡了。”

 “這樣講,可有點以偏帶全了,明朝滅亡有多種原因,閉關鎖國,不思進取,文官集團獨大,他們背後又有江南士族和商人支持,也是導致大明宦官專權原因之一。”

 “雖然歷史上,宦官集團禍亂天下,但不能一概而論。但其背後的原因是皇權旁落,皇帝不甘心,利用宦官集團去平衡朝堂和奪權。”

 “哈哈哈,結果玩脫了,江山也沒了。”

 “別扯太遠了,講鄭和歷史功績,別的別說,東漢末年的宦官,太監能和明朝的宦官太監比嗎?”

 “對,兩者沒有可比性,首先明朝的宦官還知道誰才是他們的主子,他們的權力是誰給的。

 其次,多數宦官還知道以身殉國,少數宦官除外。這些不知為國的太監可是遺臭萬年的。”

 “所以講鄭和才會如此受到歡迎,包括明朝崇禎時期,王承恩及三千宦官都以身殉國了。”

 “明朝殉國的宦官可不止王承恩,崇禎就是個傻逼,明明有忠心耿耿的幾位宦官他卻不知道,錦衣衛中也有忠心耿耿的人,他卻用駱養性這個人,結果李自成攻入京城,駱養性便投降了。”

 “歷史上出名的太監不論好壞,出名的太多。”

 “最有名的西廠廠都雨化田,這可是位牛人,影視劇一段臺詞太經典了。”

 武珊珊快速將一段影視片段上傳,天幕中,一個年輕的宦官與另一個宦官對話:

 “你,也敢管東廠的事?”

 “我雨化田,皇上信任,東廠辦不了事,西廠來辦,東廠不敢辦的案子,西廠敢!

 東廠能辦的,西廠也要辦,東廠不敢管的事,西廠敢,皇權授於,先斬後奏!”

 這段視頻在萬界中一放,萬界帝王將相全炸了,更讓古人炸裂的是後世對雨化田,曹化淳讚揚多於批判。

 最為炸裂當屬明朝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氣得七竅生煙。

 “咱,明確講過宦官不得干政,前有王振,毀了大明幾十萬人,後又有什麼九千歲魏忠賢,氣死咱了。”

 於是洪武年的朱棣又被老爹暴捶一頓,朱棣也是有口難辯,誰讓後面的皇帝是他的種呢。

 天幕則繼續介紹鄭和,讓萬界之古人更多瞭解歷史上的鄭和。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明史鄭和傳】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功勳,但未言明具體的立功地點。

 有學者推測建文元年的鄭村壩之戰中,賜姓鄭也與這一立功地點有關。

 1403永樂元年,鄭和刊印《佛說摩利支天經》並請姚廣孝撰寫題記。

 該題記反映出鄭和已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且已被賜鄭姓。

 鄭和成為下西洋的正使太監有多重原因,鄭和具備軍事才能並且得到朱棣的信任。

 在朱棣決策下西洋時,鄭和正當壯年,身材魁偉。朱棣曾詢問袁忠徹,以鄭和率軍出使是否合適,袁忠徹認為合適。

 此外,鄭和兼涉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背景,也被認為有利於其順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

 【明史鄭和傳】記載的鄭和出使過的國家或地區36個,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裡、滿剌加、勃泥、蘇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裡、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裡、南巫裡、甘巴里、錫蘭山、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溜山、孫刺、木骨都、束麻林、鄭和來到南洋以後鄭和來到南洋以後地刺、撒祖法兒、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兒、沙裡灣尼、不刺哇等國。

 鄭和的奉命出使,是為與西洋各國建立友好關係。

 大明朱棣成為皇帝后,派鄭和下西洋是為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而進行活動的,鄭和來到南洋以後以強大的武裝力量告誡那些喜戰好鬥的島國:

 “循禮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不服則耀武以懾之,於是,凡所號令罔敢不服從。

 那些風俗精悍,專尚豪強,素好侵掠鄰境的國家不得不偃兵息武了。

 鄭和還通過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強暴,促成了各國間和平局勢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