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108章 十大帝王(十三)

 鞏固了中央對諸侯王的控制,因列侯不肯助兵攻南越,劉徹以獻給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為由,褫奪了106名列侯的爵位。

 從而敲打了消極應付中央的諸侯勢力,元鼎五年以後

 劉徹開始頻繁巡行郡國,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經過漢初幾代統治者的休養生息政策,漢朝的國力在劉徹即位後已相當厚實。

 而劉徹自即位以來,就一改漢初的戰略防禦政策。

 積極進取,征伐四方,力圖實現王者無外,大一統的局面。

 劉徹開疆拓土的用兵對象首先在南方,建元年間,劉徹兩次出兵閩越。

 都不戰而勝,這令劉徹頗有成就感,堅定了他征伐四方的意志。

 他派嚴助向反對出兵的淮南王劉安傳達自己的意思:

 強調“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以制海內之命危者,望安亂者卬治。”

 即漢朝是天下萬國的宗主,具有徵伐四方,扶危平亂的使命,其對外用兵的合法性也在於此。

 劉徹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是滅胡,即消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他在建元年間,派張騫出使西域,試圖與遷徙到西域的匈奴世仇大月氏結成軍事同盟。

 在後世看來,張騫出塞其歷史意義不在對抗匈奴,而是開拓了“絲綢之路”。

 使大漢與西域各部有了經濟,貿易,文化等交流與往來。

 歷史事實已證明一條永恆不變的道理,誰掌控西域誰便有擁有走向強盛的基礎。

 從漢朝開始至隋唐最強盛的時候,都是掌控西域的時期。

 西漢宣帝,東漢光武中興,明章二帝時期,隋唐時朝都是牢牢掌控西域並延伸到中亞地區。

 這一段時間是王朝最強盛的時期,丟失了王朝快速滅亡,甚至連中興的機會都沒有。

 但張騫在途中被匈奴扣押,逃脫後亦未能說服大月氏聯合漢朝。

 因此與大月氏結盟的計劃沒有實現,滅胡計劃流產。

 建元六年,匈奴又派人來漢朝要求和親。

 朝中分為大行令王恢為首的主戰派和御史大夫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

 經過一番爭論,劉徹採納了主和派的主張準備再對匈奴韜光養晦一段時間。

 到了元光二年,王恢向劉徹提出了馬邑之謀。

 試圖利誘匈奴軍臣單于入境在馬邑谷中設伏滅之。

 劉徹批准但該計劃因行動不周而沒有成功,王恢下獄自殺。

 此後匈奴斷絕了與漢朝的和親,更加頻繁地入侵漢朝邊塞。

 主父偃,嚴安等劉徹近臣提議恢復與匈奴和親以換取國家的穩定。

 但劉徹並未對匈奴讓步,而是果斷提拔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從現在開始,朕要告訴匈奴人,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自元光六年以來,衛青等將領連年出塞,收復河套地區,建築朔方城,使漢朝在對匈鬥爭中逐漸居於主動地位。

 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右地,開拓河西走廊。

 渾邪王部四萬餘人降漢,其後陸續設置四郡。

 酒泉,張掖,武威,敦煌是霍去病取的地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漢軍隔絕了羌人和匈奴的往來,控制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發動“度幕”戰役。

 深入漠北大破匈奴,從此匈奴遠遁幕南無王庭。

 年輕霍去病,封狼居胥,達成武將成就最高峰。

 歷史上封狼居胥的,勒石燕然僅有四人。

 他們是霍去病,竇憲,藍玉,朱棣。其中朱棣是唯一以皇帝的身份做到封狼居胥的人。

 由於霍去病英年早逝,年僅24歲,衛青也老矣。

 對匈奴的戰事告一段落後,劉徹又劍指其他方向繼續開疆拓土。

 劉徹派安國少,季終軍等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趙興內附。

 但南越丞相呂嘉,不願歸漢,於翌年殺死南越王趙興及其母漢女樛氏。

 安國少,季終軍等漢使亦遇害,劉徹遂派路博德,楊僕等發兵消滅南越。

 設置南海等九郡,將今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中北部地區併入版圖。

 此後幾年,又陸續平定西羌,衛氏朝鮮、西南夷等政權或民族將今青海東部將今青海東部朝鮮半島北部雲貴高原等地併入版圖。

 元鼎四年,六月,汾陰出土寶鼎被認為是祥瑞之兆。

 此後劉徹命令討論封禪事宜,並在三年後完成封禪泰山的盛典。

 改元元封,封禪泰山是治定功成的象徵。

 但劉徹並未停止用兵的步伐,還將兵鋒移至更遙遠的西域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