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藝 作品

第486章 輔國良臣

 “突厥百姓,從今往後不能再以部落的形式存在,草原十八部,也該被掃進歷史的塵埃裡。”王玄策一上來,就是石破天驚的開場:“在斬殺完草原十八部的首領,罰沒那些貴族的財產後,咱們必須為所有突厥百姓登記戶籍,並且明言規定,六家以上,百人以上的集群而居視為違反唐律。 

 至於原因,咱們依舊可以拿馬匪來說事。 

 而且,將來您完全可以對他們實行徵兵制,每家每戶只出一人,給餉銀,免賦稅,曾經展向中原的刀,未必就不能成為您手中的劍! 

 當然,之後大唐可以在金山腳下建造城市,派遣軍隊進駐,既開創了草原的政治、經濟中心,又起到了震懾周邊的作用,至於其他地方,如果可耕可牧,位置絕佳,也可以考慮建城事宜,不過那些都是百年大計,倒不必急於一時。 

 但在金山腳下建城,卻迫在眉睫!”王玄策說到這裡,語氣也變得尤為嚴肅:“在臣看來,突厥必須徹底掌握在大唐手中,而大唐想要維持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就必須花費大量的心血。” 

 “你小子……”楚王殿下發現自己的好家臣居然開始跟自己動心眼子了,雖然心眼是好的,但大可不必:“你小子該不會是想替本王謀後路吧?” 

 楚王殿下這一句話說出口,頓時令帳內除王玄策以外的其他人開始汗流浹背。 

 但王玄策卻是問心無愧:“楚王殿下,我是您的家臣,您要當賢王,我自然會是賢臣,可賢臣永遠是排在家臣後面的,故而臣覺得此舉並無不妥。 

 況且您要知道,如今我大唐國內土地吞併嚴重,五姓七望、關隴世家,這些都是吃人的饕餮,在他們的壓榨下,中原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 

 這是危機,同樣也是契機——咱們可以讓關中百姓遷居到草原,開始適應放牧的生活,如此一來,既可以減少國內因為土地引發的矛盾,又可使得五姓七望、關隴世家在放鬆警惕的同時,適當的鬆一鬆那些捆在百姓脖子上的韁繩,你覺得這樣不好嗎?” 

 這一刻,楚王殿下徹底震驚於王玄策的智慧。 

 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注2) 

 對於王玄策向自己獻策如何平滅突厥,楚王殿下會感到欣喜。 

 但王玄策就是王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