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回憶(一)

 這裡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臺江。

 臺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

 每座山嶼相距1裡多,彼此“毗連環護”。

 一鯤北面隔 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面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

 北線尾北側為鹿耳門港。

 荷蘭人修築的城堡熱蘭遮城城在臺江西側的一鯤,赤嵌城在臺江的東側,互為犄角。

 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兩條航路:一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之間;

 一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

 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

 1627年荷軍曾在北線尾島北端建有熱堡,1656年在一次颱風中倒塌後便不再派軍防守。

 荷軍認為,憑此“天險”,只要用艦船封鎖南航道海口,與熱蘭遮城城、赤嵌城的炮臺相配合,就可阻止鄭軍登陸。

 鄭成功之所以選擇在鹿耳門港突入,一是掌握了該地的潮汛規律。

 即每月初一、十五兩日大潮時,水位要比平時高五六尺,大小船隻均可駛入。

 鄭成功從澎湖冒風浪而進,正是為了在初一大潮時渡鹿耳門。

 二是鄭成功早已探測了從鹿耳門到赤嵌城的港路。

 所以,鄭成功實施登陸作戰的路線、地點的確都是正確的。

 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鄭成功命令眾將士按圖迂迴而進。

 鄭軍大小戰艦順利通過鹿耳門後,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登上北線尾,一路駛入臺江,準備在禾寮港(今臺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想到此處,朱慈烺將其中關鍵點記錄下來。

 但是,即使有了這些記錄,朱慈烺也不敢貿然行動,畢竟這些都是史料。

 史料是否真實不得而知,所以自己回憶這些信息必須要等冉靜淳和王飛的消息傳回後,比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