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激化矛盾

 皇太極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集中兵力對付明軍,也可以確保盛京安全,但是這樣的部署,導致整個大清國腹地以及蒙古草原各部幾乎無可戰之兵,防守極為空虛!

 駐守盛京的十萬人馬,加上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率領的兩支共計二十二萬大軍,目前建奴一共有軍隊三十二萬,供養這三十二萬大軍,已經成為了大清國財政的嚴重負擔!

 范文程也多次上書表明,大清國本就剛剛經歷明軍劫掠,錢糧被一掃而空,國庫空虛,無力供養三十餘萬大軍,勸諫皇太極不可過急,徐徐圖之!

 但是,皇太極已經上頭了,他實在無法忍受自己大清國國都盛京城被攻破,明軍盤踞遼東半島,所以他沒有聽從范文程的建議。

 而是下令提高的賦稅,原本

 為緩和滿漢矛盾而對漢民減免賦稅的政策,也隨之取消,同時要求朝鮮每個月提供十萬大軍的軍糧三百萬斤,朝鮮國主李倧不敢不同意,只好在朝鮮國內對百姓加徵貢清稅!

 高額的賦稅,引得大量滿、漢、朝鮮三族百姓的不滿,朝鮮國內農民起義不斷,大清國內也開始出現漢人起義造反的苗頭!

 當這些消息傳到皇太極的耳朵裡時,皇太極並沒有因此罷手,而是採用嚴酷的鎮壓手段!

 皇太極不是不清楚,他這樣做無疑是飲鴆止渴,但是他沒有迴旋的餘地,如果不繼續用戰爭轉移矛盾焦點,用大勝仗來為自己立威,他擔心自己那些本來就不服自己的努爾哈赤兒孫,也就是自己的哥哥弟弟,可能隨時都會把自己拉下馬!

 皇太極心中只希望和祈禱,多爾袞的大軍能夠儘快剿滅遼東半島的明軍,最好能抓住明朝的皇太子!

 皇太極知道,此戰拖的越久,對自己就越不利,甚至大清都會因此而亡!

 這一戰將是大清國的國運之戰,也是決定皇太極生死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