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墨一 作品

第4章 農家誰人不讀書

 陳先生的到來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水,激起一陣盪漾,過了一會,湖水就又平靜如初了。 

 古村的生活還是一如往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上的人忙著啥不知道,村下的男人人該種田的種田,該鋤地的鋤地;女人該做飯的做飯,該罵街的罵街。 

 只是村角巷道里多了一個陳先生的身影。 

 眼見陳先生走來,種田的、鋤地的停下來問聲先生好。做飯的客氣一聲“先生吃飯沒”,罵街的也不好意思罵了。 

 聽村上的人說,先生身上有股書生氣,書生氣能夠感染身邊人,使人知事明理,所以呀,你看那村下的潑婦們當著先生的面也就不敢罵街了。 

 當然,聽到這種說法,引來的又是村下很多婦人一頓大罵,隱隱約約聽到什麼“誰是潑婦”、“你才是潑婦”。 

 陳先生與其餘人不太一樣! 

 老夫子和雲遠他爹在的時候,皆是他們在上面讀,學童們跟著讀,讀完以後背,背完以後寫。 

 陳先生不一樣,在村塾裡,陳先生總是把要教的書說給孩童聽,就像第一天來說“魏大壯”的名字一樣,說著說著大家就明白了,明白了也就會讀、會背了。 

 陳先生與其餘人確實不太一樣! 

 他喜歡說話,非常喜歡說話,在村塾裡教書的時候喜歡說,在村裡閒逛的時候也喜歡說。先生每天上午在村塾裡教書,下午就去村上村下到處遊蕩,遇到誰都可以侃兩句。 

 遇到耕田種地的男人,別人說聲先生好,他總是能給別人講一大堆耕田種地的道理,比如什麼“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村下耕田種地的人哪能聽懂呀,先生就一邊脫鞋挽袖下田幫忙種麥,一邊和人說叨。 

 立春一般是‘春打五九盡’或‘春打六九頭’。也就是說,冬至完了第五個九天的最後一天或者第六個九天的第一天就是立春,是冬至後的第三個節。 

 立春後的三個月為春,就是“發陳”。發是生髮,升發,萬物開始發芽冒尖,天地之氣是升的。 

 比如在春天的時候給小孩做風箏玩。一般來說,只要有風,風箏都應該能飛起來,但是隻有在春天,在即使沒有風或者風很小的情況下,風箏也能飛起來,這就是人們可以具體看到的春天的氣。 

 人們看不到的植物的體內,它們經過冬天收藏的“氣血”到了春天也會上升,往上走,慢慢的人們就看到有新芽新葉出來了。 

 “發陳”的“陳”就是前一年冬天收藏的“氣血”,養的精蓄的銳。 

 立春後的一個節氣是雨水,降水由冬天的雪變成春天的雨,雨下得越來越多,土地晚上冷凍起冰,白天融化反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