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 作品

第489章 韓世忠日記

 以至於在建炎幾年間,大宋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中原基本沒了,而關中若不是有吳家兄弟在,恐怕也沒了。 

 在後來,金軍在一次大舉南下,甚至就連皇帝都跑到了海上去。 

 說起來,能跑到海上去的皇帝,這也算是獨一無二了,都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幾個月後,我抓住時機,在黃天蕩一帶利用極好的地勢,在此堵截了滿載而歸的金軍。 

 唉......每每想到這裡,我都不禁暗歎一口氣,堵了幾十天,沒想到最後還是讓金軍給溜掉了。 

 紹興四年,這一年我已經四十四歲了,明顯有感作戰時已經不如曾經年輕時勇猛。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一年,我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 

 一個名叫嶽某的人,出兵收復襄陽等六郡,而背後所隱藏的便是皇帝的變化。 

 這個年輕的皇帝終於是明白了,一味求和稱臣是沒用的,只能打,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但可惜的是,我高興得還是太早了。 

 原來皇帝他的想法從未變過,該求和的還是得求和。 

 我在一氣之下,甚至還想著派人截殺金國使者,看你們還怎麼議和。 

 紹興十年,這一年我已經整整五十歲了,年過半百的我,感到無比的迷茫。 

 正如之前所預料的那樣,金軍在內鬥結束後,絲毫不猶豫的撕毀條約,再一次大舉南下。 

 好在嶽某在西路作戰勇猛,而我韓世忠在東路也極大的牽制住了金軍。 

 之後又聽說岳某已經收復洛陽,甚至馬上就要拿下開封了。 

 當時我激動壞了,我迫不及待的就要帶兵去策應嶽某部。 

 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才剛剛整軍完畢,便收到了皇帝傳來的撤軍軍令。 

 我一怒之下,便將面前的桌案給拍成了兩半。 

 是啊,明明勝利近在咫尺,卻突然收到了撤兵的命令,又怎能不怒呢。 

 至於後來的事情,也沒什麼好說的了,這一次反攻自然是沒有後文了。 

 議和....... 

 議和....... 

 我的耳邊又不斷傳來了議和的聲音,特別是皇帝身邊有一個名為秦某的奸逆,更是議和之事的先鋒將。 

 當初秦某他為何議和順利進行,甚至還當眾跪接金人聖旨。 

 於是......我的桌案又重新換了一張新的。 

 隨著各地戰事的平息,我與嶽某還有張俊幾人,都被皇帝明升暗降的進入了樞密院。 

 那就這樣吧,我心已死,此生也就怎樣吧。 

 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即便已經被調入樞密院,麾下無一兵一卒的我,依舊不讓皇帝放心。 

 皇帝派了張俊去收攏我的軍隊,收攏就收攏吧,我也沒想那麼多,反正都已經準備安心養老不問世事了,反正如今的大宋已經沒有了任何希望。 

 結果在某一天我突然收到了嶽某的來信,說是我的心腹部下耿著涉嫌密謀造反,如今已經被張俊抓起來了。 

 我當時就笑了,我笑得滿臉都是淚花。 

 說耿著涉嫌密謀造反,敢不敢再找一個荒唐的理由來。 

 好吧,這一次我韓世忠低頭了,徹徹底底的向這個,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皇帝低頭了。 

 沒有辦法,如今的我並不是孤身一人,我還有夫人,有兒女,不能就這樣一走了之。 

 這人吶,自有了軟肋之後,確實不能在如年輕般那麼勇往直前了。 

 現在想想,不知算不算是悲哀。 

 我本以為此生也就這樣了,將誒過真正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卻是發生了。 

 這一日,秦某的兒子秦熺來到了府中。 

 是了,這個秦某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跪接金人聖旨,高度懷疑甚至基本認定是金人奸細的秦某。 

 秦某他將兒子派過來幹什麼呢。 

 哦,想起來了,秦某他說想要北伐,想要建立一個比漢唐盛世還要更加盛世的大宋朝。 

 確定這不是在開玩笑? 

 但後來的種種事件表明,秦某他是來真的,已經真的不能在真了。 

 他謀劃了政變,奪了皇帝的所有權力,甚至就連皇帝本人都被軟禁了起來。 

 在此整個過程當中,我其實並沒有做多少事情。 

 就只知道,在某個似乎不太平凡的夜晚,秦熺找上了門來,送了一封由秦某親自書寫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