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 作品

第23章 無奈

 毫無疑問,官家的字雖然說不上是真正的天下絕筆,但也算得上是世間少有,天下少有人可與之比擬。 

 就算這副字上沒有官家的署名和印章,就這樣拿出去賣也可以賣出不少錢,若是有了署名和印章的話,那便是真正的價值連城了。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趙構的字是真的不錯。 

 書法比之他父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在權謀之術和治理國家方面更是不知高出多少。 

 趙構不時惆悵的望向北方,他的父親太上皇帝,已經在數年前因不堪折磨而死於五國城,而趙構他還是在幾年後才得知的消息。 

 宋太祖一開始就沿用漢代“以孝治天下”的立國原則,開創了有宋一代的勸孝之風。 

 所以歷代宋朝皇帝自身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不僅注重孝道訓教、推行尊老國策、旌表孝子孝行,還以身作則,躬親孝道。 

 紹興七年七月,從金朝回來的宋使何蘚報告了宋徽宗已經病故的消息。 

 趙構得此凶耗,“號慟擗踴,終日不食”,一直待在射殿,行祭祀景靈宮之禮,後來還是在張浚屢屢懇求下才喝了少許粥。 

 父親慘死北方,做兒子的自然要報仇雪恨。 

 只是......非不能,而是不可呀。 

 趙構想以至此,不禁閉上了雙眼,不停深呼吸著。 

 即便身為皇帝也有著太多的無奈了,這些年來,他無不時時刻刻的小心翼翼,無不在危急存亡的環境中尋求著安穩,每往前走一步都似乎如履薄冰。 

 他所接手的本就是一個風雨飄渺的王朝,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國破家亡的下場, 

 外有金人虎視眈眈,內有賊寇四處劫掠,可謂是內憂外患。 

 就連手下的各個將領們,一個二個的皆是手握重兵,而朝廷卻無過多掣肘手段,時時刻刻都在擔心他們會造反自立。 

 雖然他們如今看起來皆是一副忠臣模樣,可是太多的史料告訴他: 

 當初那司馬懿在曹叡在世時也很忠心,太祖皇帝在那周皇帝柴榮在世時更是忠心不二。 

 可是結果呢,不是政了變就是穿了黃袍。 

 趙構深信,只有當一個人死的時候,才能真正認清一個人。 

 難吶,難吶。 

 朕的辛酸誰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