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長生 作品

第17章 夜赴柴桑,會周郎!

 江東,柴桑。 

 吳候宮裡。 

 吳候孫權,聚集文武謀臣,議論家國大事。 

 孫權見眾人坐定之後,開口說道:“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如今曹操假託天子之名,揮軍六十萬,攻伐荊州。“ 

 “玄德” 

 ”不知眾位對此有何看法?對我江東來說,是福還是禍?” 

 張昭拱手說道:“我江東與荊州乃是世仇,多少年來彼此攻伐,各有損傷。如今曹丞相從北攻擊,是天助我江東也!何不令大都督從鄱陽起兵,突入荊州?” 

 張昭話音未落,顧雍鼓掌笑道:“閣老之言是也,主公也從之!如今曹丞相攻伐荊襄,荊州的兵馬必然皆陳列在北面。因此南方各郡的防禦必然薄弱,大都督以我江東水師之利,鼓勇而往,必能一舉攻破長沙、零陵、桂陽等南方各郡,到時候瓜分荊州,再與曹丞相一決雌雄。” 

 孫權點了點頭,見魯肅在旁一直靜默:“子敬,你又有何看法?也贊同出兵麼?” 

 魯肅微微搖頭,又沉思半晌,方才說道:“江東和荊州,即是世仇,又互為唇齒。未可輕易動兵……” 

 張紘怒聲喝道:“老主之仇,我江東數萬子弟之恨,難道便忘記了不成?” 

 孫權聞言,勃然變色! 

 他父親孫堅,昔日就是在征伐荊州的時候,誤中黃祖的奸計被射成了篩子。哥哥孫策臨死的時候,還念念不忘為父親報仇之事,反覆叮囑他:“若有機會,必滅荊州,為父報仇!” 

 魯肅見孫權面色有異,而底下眾多謀士,多有施壓孫權,往荊州用兵之意,自己人微言輕,又無志同道合之人,頓覺力不從心。 

 “主公,此一戰,若荊州勝曹操,則曹氏與我江東和荊州並存。若曹氏勝荊州,則我江東只怕難保,早晚要與曹氏一戰……” 

 “權衡利弊,荊州勝對我江東最為有利,若能兩敗俱傷,則我江東更是漁人得利。萬萬不可輕易用兵,捲入其中啊!” 

 步騭拱手上前,朗聲說道:“主公,曹丞相統兵六十萬,戰將千員,征伐荊襄,猶如洪濤巨浪一般,勢不可擋。若我作壁上觀,待曹丞相取了荊州之後,必然怪罪,等於落人口實,招來禍患。” 

 “願主公聽從張閣老和顧元嘆之言,命大都督進兵荊州,以分荊州之兵,若能佔據荊州數郡,他日在曹丞相面前也好說話。” 

 魯肅心中一驚,暗道:“這些江東氏族,竟然有意要與曹操和談?若如此,只怕江東難保……” 

 孫權面色不變,並未答言,反而抬頭看著魯肅:“子敬,曹操攻打荊州,勝負如何,你且說說。” 

 魯肅看了一眼張昭顧雍等眾人,從容答道:“曹操雖有雄兵六十萬,但荊州有劉備,劉備駐紮新野,便是為了抵擋曹操的進攻。” 

 顧雍冷笑一聲:“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孫權視若未聞,走到魯肅的面前:“繼續說下去。” 

 魯肅略微停頓:“劉備有顧澤,顧澤足當雄兵百萬!但新野兵微將寡,補給不足。若能獲得荊州氏族的支持,只怕曹操想要攻下荊州,絕非易事。” 

 孫權點了點頭:“荊州劉表和劉備乃是皇室宗親的兄弟,大敵當前,自然不會袖手不管。只是我聽說昔日顧澤在荊州的時候,曾與荊州氏族不睦,若荊州氏族從中作梗,就難說的很了。” 

 “主公明察秋毫,臣佩服之至。” 

 “風聞近日劉備三顧茅廬,請下了南陽臥龍崗隱居的諸葛孔明,拜為軍師。” 

 “若此事是真,憑藉諸葛亮與荊州氏族的關係,必能獲得荊州的支持。到那時候,顧澤主軍事,佈置與曹軍的鬥戰策略。諸葛孔明主後勤供應,已經從荊州求取援軍。” 

 “真能這樣,我料劉備必能破曹!” 

 張昭頓足怒斥魯肅:“荒謬之詞,惑亂我主!顧澤真有那份智謀,豈會飄零多年,無處可依?主公休聽魯肅之言,還是及早用兵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