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夜雨聲 作品

第七十九章、百年大計

數日後,同風號啟航南下。而謝小六則被陸鵬留了下來,讓他駕著另一條船去瓊州觀音嶺尋訪。

謝小六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是極其聰明,善於觀察學習,跟著張桃在海上跑了這麼些天,該學的也學會了,陸鵬對這小子十分看重。

張桃帶回來的那名“棉花專家”名叫沙七伯,名字就叫這個,不是什麼稱呼。陸鵬讓包大中和柯方信帶著他,將那棉籽分發到鄰近的諸鄉村,正式開始播種。

按照沙七伯的說法,這棉花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上半年的五六月,如果冷一些的地區要更提前,現在是晚得多了。但已經是這個時節了,欽州的天氣也和瓊州相近,便按照他的說法以補種為主,收成是比正常種植要低不少的,但正可試驗欽州種植棉花的適應性。

欽州的變化讓張桃驚歎,而身在其中的欽州人倒也能夠察覺,最顯著的是這些天來城裡是熱鬧了許多。

基建隊、磚瓦窯的工人及家眷大多都領到一筆不低的薪水,自然是要來城中消耗,購買生活物資及各種生理或精神上的享受用品,這便相當程度地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安置在城西南的匠人們也開始適應新的家園,這些人的家眷中,有許多本是滿懷悲觀來到欽州的,覺得這種放逐之地定然極為惡劣窮困,卻沒想到所見所聞都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讓他們有種喜出望外之感。

和其他地方相比,欽州仍然相對貧窮,但卻有一股蓬勃的生機,外來的人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一點。

除此之外,陸鵬最重視的一件事也要提上日程了,那就是教育問題。

欽州好歹也是一個州府,竟然沒有一間正經的學院,州里連教授、提學這樣的教學官職都不設,實在是有些離譜。

甚至尚安國兄妹走訪遍整個欽州,竟然只有三間小書塾,其中學童最多的一間也只有八個。

可以說,整個欽州絕大部分百姓,都是文盲。這也毫不奇怪,畢竟連飯都吃不飽,誰會閒著想去讀書呢?

但據顧潭秋所說,他小的時候欽州的學風還是有一些的,而在更早的百年前,嶽霖當年建立的欽州學院在整個廣西也是有些名氣的,其故址如今仍在,但卻早破敗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