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子舟 作品

第86章 窮有窮辦法!(求追讀)

而且他們很快就取得了一下成果,總結出了四種不同的生物絮凝方式,包括微藻自絮凝法、以微藻為介導的微藻生物絮凝、以細菌為介導的微藻生物絮凝和以真菌為介導的微藻生物絮凝。

所以說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並沒有錯,生物行業確實有著大量有潛力的新研究方向等待著人們挖掘。

至少在後世,在農林作物或者環境生態的相關研究中,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基本上都少不了有生物方向的研究。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世紀的說法,其實是對生物科學在整體科學發展中的地位和潛力的認可。

只是很多人的理解存在偏差,以為學生物會在二十一世紀有高收入和穩定的就業前景,結果一頭扎進生物學科,成了四大天坑中的一員。

而說回生物絮凝法,它們的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通過微藻自身或者其他微藻、細菌和真菌產生能夠讓微藻進行絮凝的物質。

例如很多細菌產生的γ-穀氨酸形成的聚γ-穀氨酸就能起到很好的微藻絮凝作用。

但微藻的生物絮凝研究哪怕放在後世,也不過是剛剛起步,只解決了少數一些微藻的高效低成本採集,離能大規模應用還是有著不小的距離的。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研究基本上都還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實驗也驗證了它們的高效低成本特性。

但在普適性上就差上一些了,因為實驗基本都是在特定ph值以及高微藻濃度條件下,針對特定幾種微藻實現的驗證。

更多的是驗證了某些種類的微藻、真菌、細菌的胞外分泌物eps對特定的一些微藻有不錯的絮凝作用。

可不管是如何大規模生產這些eps,還是需要生產的微藻跟這些微藻、真菌、細菌該如何搭配,才能在儘可能不影響微藻生長的情況下,做到更多的絮凝率的研究目前都還沒太大的成果。

至少林晨查到的資料是這樣的。

沒錯,藻菌共生也是微藻產業的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的成果更多的還是出產至細菌或真菌對微藻生長的促進方面。

不過這些方面成果少,並不意味著其他方面沒有成功。

像在微藻自絮凝法的研究中,目前就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光國內外已經報道發現有自絮凝特性的微藻,就有斜生柵藻(s.obliquus)、小球藻(C.vulgaris)、剛毛綠球藻(Cladophoraaegagrophila)、骨條藻(skeletoneusbraunii)、鐮形纖維藻(A.falcatus)和扁藻(t.suecica)等7種。

當然這點種類對於基數龐大的微藻類群來說,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且這些微藻要不就是生長速度過慢,要不就是含有的物質成分不理想,可利用價值不高。

還處於有成果,但成果並不算大的階段。

或許有人會說小球藻不是出了名的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而且生長速度迅速麼?

這話當然沒錯,但這說的是小球藻這個種類,其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營養最豐富的其實是蛋白核小球藻。

普通小球藻、橢圓小球藻等其他10種小球藻含量就沒那麼高了。

而被發現有自絮凝特性的小球藻是小球藻jCs-7,是普通小球藻中的一個亞種,並不是蛋白質含量最高蛋白核小球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