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芒 作品

第十章

 在內蒙春節叫查干薩日,因為和漢族通婚,在江亦家裡習俗是互通的。

 江亦走到廚房幫廚,一邊切菜一邊和父親溝通江威的事,父親埋頭包餃子說:“小威成績不好,四周同學不是家裡特別有錢的,就是做官的,他在那樣的環境下上學,攀比成風,讓你媽給他買昂貴的衣服和鞋,他心理都出了問題,還染上網癮,越不讓他上網,他偏要上。”

 江亦考慮了一下,說給弟弟找個心理醫生,再辦理轉學,轉到一所普通的學校:“高中他能考上就唸,考不上就找個專業的技校,不用花錢買分讓他上高中。小威成不成才並不重要,他只要孝順,當個對社會沒有危害的人就好。”

 隨即江亦又在微信上聯繫開心理諮詢所的朋友,找教育部的關係給江威轉學。他為親弟弟的事操了很多心,轉眼除夕到了,滿洲里的夜晚,楊侑然還是白天,他一早起來等江亦跨年,說:“快給我看看煙花!”

 江亦拍給他了,楊侑然突然打來視頻說:“江亦,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新年快樂,楊侑然。”江亦低頭看著屏幕裡對方白淨笑眯眯的臉,那邊還是白天,楊侑然在家裡坐著,窗戶外面有積雪的樹。

 楊侑然不滿:“你怎麼老連名帶姓喊我!”

 “不然怎麼叫你?”

 “我舅舅對我的稱呼都比你好。”楊侑然吐槽了一句。

 江亦一挑眉,嘴唇閉著,沒有那樣喊。大概是喊不出口。

 楊侑然:“啊舅舅給我打電話了!我掛你的還是掛他的?算了我先和他講兩句,等會兒給你打回來。”

 楊侑然掛了電話:“拜拜。”

 新春伊始,江亦的手機裡收到了一些拜年的消息,他人脈四通八達,但通常不會去用。江亦選擇群發回復。

 他六親緣不深厚,與父母、兄弟、老師、朋友都是如此。不養寵物,不談戀愛,自律,偶爾旅行但不多,生活簡單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楊侑然的出現打破他循規蹈矩到乏味的生活。

 他開始每天接楊侑然的電話,跟他聊天,開著免提陪他學習,因為大部分時候江亦都沒什麼話說,楊侑然問,他簡短回答。

 就這麼到了初三,江亦買了機票,先到北京見了陳方舟,沒有去研究所,兩人只在一家粵菜館聊了會兒天。

 江亦最後說:“現在的技術可以達到用非生物方式移植角膜以及視網膜,皮膚也可以以非生物方式移植,但還無法移植整個眼球。所以楊侑然的問題,可能還要等。”而非生物方式移植角膜的可行性,已經是他三年前發表的學術論文了。

 陳教授意外:“你知道寶寶眼睛的事?”

 研究所很多人都知道,陳教授帶楊侑然來所裡提取過很多次樣本。

 江亦:“知道。”

 陳教授:“那老師拜託你一件事,你最好不要在他面前提這件事。”

 “不會。”江亦點頭。陳教授問:“我聽說美國要給你發綠卡和科研經費,要留下你,你打算一直留在那邊還是?”

 江亦:“研究出了成果我就會回來。”

 陳教授露出一個笑道:“到時候回來可能沒那麼容易,你需要幫助隨時聯繫我,大使館的外交官你也見過的,他們也會隨時為你提供任何你需要的幫助。你回來後,無論是回我的所裡,還是去其他地方,老師都無條件支持你。”

 話說的委婉,私心裡還是希望江亦能回來。江亦一個人就能撬動每年百億的政府和國家科研經費。

 江亦沒有答應也沒有不答應,只點了點頭,說好。

 陳教授:“你還要回家是不是?我送你回去。”

 陳教授把江亦送到小區門口,江亦是成年後在北京落戶買的房子,在三環,不算大,一百二十平四室,當時花了兩千萬左右。陳教授在中間幫了一些忙,他認識開發商,給江亦留的安靜的中庭房型。

 江亦下車時,陳教授又說:“你明天的飛機嗎?”

 江亦:“今晚的。”

 陳教授:“晚上有人送你嗎?”

 江亦說:“我打車去就好。”

 陳教授點頭:“你回去記得去看看寶寶,”他頓了下說,“就是楊侑然,他從小我這麼喊習慣了,你別介意,他過兩天聽證會。”

 江亦答應了,陳教授坐在車裡,想起楊侑然的事,眉心皺了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