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閱讀 作品

第九百二十六章 求著往上趕!

  時間一久,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大地主。

  要是碰上天災人禍,糧食歉收,老百姓又交不出賦稅,他們肯定會依附在官員或者貴族的名下,來進行合理避稅。

  有些時候,其實也不是當官的貪,是小農們實在走投無路,求上去的。”

  大乾沒有科舉,自然而然,對讀書人也就沒什麼優待,但是對官員,貴族優待還是很豐厚的。

  就拿明來說吧,很大一部分,就是被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給拖累的。

  不是他們貪,而是小農活不下去了,求著當依附農,不收就哭爹喊孃的那種。

  大明就屬於讀書人,貴族,官員,一起勾連。

  他不亡,誰亡?

  到後期,偌大的一個帝國,就收上去幾十萬兩稅收,誰敢信?

  李源沒當皇帝前,也是大貴族,秦墨這一點,屬實是說到了點子上。

  他眼睛掃了幾個人一眼,臉色都是微變。

  旋即,他哼了一聲,“這就是朕為什麼要剪滅世家的原因!”

  在場的人,都是暗暗苦笑,這狗日的秦墨,這種話也能說嗎?

  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世隆也深思起來,這的確是個大問題,而且,不用三十年,單單是‘合理避稅’這一條,就足夠讓小農趕著上。

  “我再說一個問題,依附農最大的問題僅僅是不納稅嗎?都不是,人口藏匿才是最大的問題!”秦墨道:“世家為什麼能夠輕易拉起一隻造反隊伍啊,因為朝廷也不知道他們家下面,有多少佃戶,可能是幾千,也可能是幾萬人。

  現在南方世家都沒了,北方就三兩隻小貓咪,但這種現象勢必會轉移,雖說現在很多地方都免除了徭役,一些受災的地方,也免除了賦稅。

  但是咱們大乾實行的稅收是什麼?

  是租庸制度!

  租庸制度明確了百姓的納稅額。

  每個男丁每年向國家納粟2石,稱作"租";納絹或綾2丈、棉(不是棉花,而是木棉)3兩,不產棉地區納布2丈5尺、麻3斤,稱作"調"。

  每丁每年服徭役20日,不願服役者可納絹或布等實物替代,稱為"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