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五百八十七章 嘉靖十年

  陸炳沉默許久,心緒回到了多年前的那段日子裡,那時他還很年輕,是錦衣衛最年輕的三把手,意氣風發。

  自己伴讀的世子忽然就成了皇帝,自己理所當然地成為錦衣衛,也理所當然的一路高升,前途無量。

  然後忽然有一天,嘉靖把他叫去,告訴他有一件大事,讓他帶上最可靠的錦衣衛,立刻出發!

  “那一晚,我帶著和我關係最好的,也最可靠的五十個錦衣衛,直奔大同府梅龍鎮。

  我們和兩個國舅的目的地是一樣的,就是梅龍鎮上的龍鳳店。”

  “父親,你只帶了五十個錦衣衛,那兩個國舅帶了多少人呢?”

  “他們帶了二百人,大多是他們豢養的江湖人士。但我們的目的並不一樣,他們是去找人,而我們是去殺人。殺人比的是快,不是人多。”

  陸繹的聲音顫抖:“你們,是去殺誰?”

  陸炳卻沒有直接回答:“兩個國舅當時被錦衣衛秘密調查過往的罪行,他們也有自己的眼線,收到了風聲。

  查的不單是他們,萬歲當時決定發動第三次大禮議,在此之前,萬歲要把可能反對他的人,全都壓制住。”

  陸繹知道,第三次大禮議,也是最後一次大禮議,這一戰之後,嘉靖把老爹抬進了太廟,反對派也徹底消失了。

  “所以萬歲調查兩個國舅的罪行,和其他文臣的罪行,是為了讓他們在最後一次大禮議中失去發言的資格。”

  陸炳點點頭:“可兩個國舅也不是草包,他們沒有束手就擒,而是找到張太后商量對策。

  萬歲再怎麼防範,也不能公然不許人家姐弟見面。按楊廷和後來所說,就是那次會面,張太后給兩個弟弟看了一樣東西。

  兩個國舅找到了楊廷和,要求楊廷和協助他們,廢掉萬歲,重立新君。

  楊廷和大驚,斥責二人異想天開。可兩人拿出了那樣東西,那是一份記錄,或者說,是武宗自己的一份筆記。

  筆記中寫的是他在大同府,梅龍鎮,龍鳳店,與那個叫李鳳兒的女子,有過數夜纏綿。

  因李鳳兒不願隨他回京,他偷偷在梅龍鎮留下了自己的心腹護衛,暗中照顧龍鳳店的兄妹兩人。

  十個月後,武宗收到了護衛帶來的一張紙,上面寫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的生辰八字,紙上還有兩個小腳印。”

  陸繹大驚,險些脫口而出,隨即捂住自己的嘴,許久後才用最低的聲音顫抖著說道。

  “武宗……有後!還是龍鳳胎!”

  陸炳點點頭:“若筆記中的事兒是真的,那就應該是這樣的。

  據說李鳳兒就是龍鳳胎,龍鳳店正是她和雙胞胎哥哥一起開的店。

  也許正是因此,等她生孩子時,生龍鳳胎的可能性也比一般人更大吧。”

  “可……若張太后早就知道這件事兒,當初為何還要迎萬歲入朝登基呢?她不是該尋訪這個孩子的嗎?”

  陸炳冷笑道:“你把皇位國祚看成什麼了?皇子出生,從萬歲臨幸,到嬪妃有孕,到生辰八字,每一個環節須有多少人記錄確認?

  別說皇子了,就是王爺的世子,身世若有一點可疑之處,都會引起腥風血雨,軒然大波!

  一個出生在宮外的孩子,僅憑武宗的一份筆記,僅憑一張寫著生辰八字和腳印的紙,就想確認為皇子?

  當時張太后若敢有這樣的心思,別說在朝的文臣們不答應,就是天下的王爺宗室也不會答應!

  到時候哪個武將若生出異心,隨便勾結個有野心的王爺,名正言順的就可以起兵造反!

  就連武宗即位後,宮中一切記錄齊全,寧王還以武宗身世可疑為由,起兵造反。

  且檄文中言之鑿鑿,說什麼武宗非張太后所生,其母為武成衛軍餘鄭旺之女鄭金蓮。

  張太后當時就曾深受流言之害,痛定思痛,她豈會幹這種蠢事?

  這次若不是萬歲逼迫太緊,兩個兄弟危在旦夕,只怕她也是不會拿出這東西來的。”

  陸繹恍然大悟:“兩位國舅已經自知罪責難逃,所以拼死一搏,想要拉攏楊廷和共同行事。

  楊廷和當時處境想來也是不佳,前兩次大禮議,楊廷和都是萬歲的頭號對手,連兒子楊慎也被流放了。

  那楊廷和又是如何回應二位王爺的呢?他後來辭官不做,可是也參與了此事?可父親你剛才說……”

  陸炳搖搖頭:“楊廷和並未參與此事。他是個好人,也是個好官。他告訴二位國舅,此事不管真假,都斷不可行。

  哪怕這一切都是真的,但嘉靖立朝已十年了,萬歲除了在父母名號上執著之外,執政方面並無過錯。

  寧王造反,前車未遠,若行此事,大明必將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豈可因禮儀之爭,斷送大明基業?”

  陸繹苦笑道:“這件事對楊廷和只是禮儀之爭,對兩位國舅卻是生死攸關,處境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

  陸炳點點頭:“這話對,只是我相信,楊廷和就算面臨生死關頭,也未必會那麼做。人和人,永遠都是不一樣的。”

  父子二人沉默良久,陸繹才開口:“所以,兩位國舅是去找武宗子嗣的,而父親帶著錦衣衛,卻是去刺殺武宗子嗣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