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二百一十六章 仇鸞出兵

  胡宗憲神秘兮兮地告訴仇鸞,蕭風測了字,發現在古北口外有大便宜可佔,這好事不能便宜別人,必須照顧自己兄弟。

  仇鸞猶豫了,他對蕭風確實十分信任,但他更珍惜自己的性命啊。聽說古北口已經被攻破了,自己這時候去那裡,不是勇闖刀山火海嗎?

  “仇將軍,蕭兄說了,古北口失手,萬歲震怒。現在韃靼人隨時可能順著密雲城一線殺奔懷柔、通州乃至京城!

  你猜猜,真到了兵臨城下的時候,萬歲第一個會想到的人是誰?”

  仇鸞一愣,猶猶豫豫的道:“古北口雖也屬於宣大防線,但自有守將,並非我大同總兵之責,不會怪到我頭上的……”

  胡宗憲拿出一張紙來,上面印有朝廷的內閣印章。這東西仇鸞認識,是朝廷的廷記。

  明朝有邸報,是對外的,大多是朝廷希望老百姓看到的宣傳類的東西,不會蓋內閣章,而是蓋所屬部門的印章。

  廷記卻是對內的,其實相當於會議記錄。也就是上朝時發生了什麼事,有專人記錄,以備內閣或皇帝忘事時查詢一下。

  因為廷記是光明正大的東西,不同於皇帝個人的起居錄,所以相關官員如果有需要,也是可以要求內閣提供一份抄本來參考的。

  這就是一份廷記的抄本,記錄了某一天朝堂之上開會的會議記錄。

  萬歲問中書舍人蕭風:“”蕭舍人可是有何疑慮?”

  中書舍人蕭風回萬歲:“沒有疑慮,不過是想著大同位置重要,是京城門戶。如今仇將軍去鎮守,只怕俺答汗未必敢去打大同了。那他只能繞道去打古北口了,若如此,不知仇將軍當如何應對?”

  新任大同總兵仇鸞回:“舍人多慮了,若打古北口,兵當從大同城下過,本將豈有不知之理?自然會出兵阻擋,豈會放他到古北口去?”

  萬歲大悅:“蕭舍人第一天聽政,就能提出這樣的問題,難得。仇鸞對答如流,朕也甚是欣慰。”

  這廷記官員當真是盡職盡責,且擁有單身二十年的手速,不但把大家的對話記錄得一字不差,居然還能記下來“萬歲大悅”!

  當初萬歲有多大悅,只怕被兵臨城下後,看到這份廷記就會有多大怒。

  蕭風在你上任之初就提醒過你,你倒好,信誓旦旦地吹了牛,結果放任韃靼人從大同跑過去打了古北口,一直打到朕的眼皮子底下!

  這是什麼罪過?往輕了說,是無能,往重了說,是欺君!你是選罷官,還是選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