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第三刀 作品

410 雪恥

  “皇帝,你一定要記住,你的舅舅是為了你,才會去雁門關拼命的。”

  趙俏鄭重道:“舅舅付出的一切,兒子永不敢忘。”

  盛明蘭看著比自己都高的兒子,深深嘆口氣。

  皇權之下哪有親情父子,更何況是甥舅,盛明蘭只希望將來哥哥和兒子不會兵戎相見。

  …………

  王剛帶軍趕到雁門關後,立刻見識到大遼騎兵的厲害。

  遼國建立比大宋還早的多,當初宋太祖趙匡胤一統中原後,最大的目標就是遼國。

  可是遼國騎兵天下無雙,加上佔據燕雲十六州,宋朝失去最好的養馬地,兩國交戰一直就處於下風。

  趙匡胤駕崩,宋太宗繼位,還曾御駕親征,兩次北伐,結果對上大遼騎兵也是兵敗如山倒,自己屁股中箭駕車逃回來的,人送外號高粱河戰神。

  宋真宗時期,大宋和大遼也打過兩場,互有勝負,結果宋真宗懼戰,簽訂澶淵之盟,大宋每年付出歲幣求取和平。

  宋仁宗時期,西夏崛起,大宋夾在兩國之間,軍事上更落下風。

  後來宋英宗和宋神宗兩位皇帝,更多精力放在對內,尤其是宋神宗,以為實行變法可國富民強,然後再去收復大遼,結果一個變法把國家搞的內憂外亂,不強反弱。

  大遼皇帝耶律洪基看準大宋困境,舉全國之兵,合計五十萬大軍兵壓雁門關。

  雁門關守將譚宗德據險死守,終於等到王剛帶來的三十萬禁軍。

  王剛一來立刻接手軍權,並且派出自己人接管雁門關,譚宗德屁都不敢放一個。

  接手雁門關的第二天,耶律洪基就派手下大將攻城,好在王剛這次帶來的手下,大多是當初慶州退下來的精銳之士,論守城還沒怕過誰。

  守了十日後,王剛突然接到耶律洪基一封信,信裡大致內容是勸降。

  耶律洪基承諾,拿下大宋後,長江以南全可賜給王剛。

  王剛也寫了一封回信。

  耶律洪基接到回信,還以為是王剛的降書,結果打開一看,差點沒氣死。

  王剛寫的並非降書,也是一封招降書。

  他開的條件就比耶律洪基吝嗇的多,別說長江以南,王剛都沒給耶律洪基一寸土地,還要他倒貼燕雲十六州。

  “可怒也。”耶律洪基將信撕掉,卻沒有吩咐手下攻城,反而讓大軍繞過雁門關,重臨澶州。

  耶律洪基一到澶州就發現,王剛的主力部隊正等著他。

  澶州也是王剛選擇的戰場,一雪大宋百年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