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第三刀 作品

362 鄉試

  考狀元不敢說,但是考中進士應該不成問題。

  至於連中三元,王剛已經不敢想了!

  因為難度實在太大,用顧廷燁的話說,那根本就不是人能辦成的事。

  科舉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

  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

  也就是說,你先要在全省考試中得第一,然後全國考試再得第一。

  最後的殿試,就是皇帝親自考核,除了考驗才學,還要看皇帝的眼緣,他看你順眼才能得第一,也就是狀元。

  如此一來,連中三元者,不僅要有天下第一的才學,還得長的順眼。

  好看或者太醜都不行,太醜被皇帝嫌棄,太帥說不定引起皇帝嫉妒。

  所以連中三元自古罕有,大宋立國至今只有五人。

  王剛之前說大話,想要連中三元,後來打聽清楚後,才知道自己這大話說的有多大,也就不再奢望了。

  朝廷鄉試每次都在秋天,又稱為秋闈。

  鄉試之前有三場,縣試,府試和院試。

  王剛和盛長柏在揚州考過縣試和府試,獲得童生資格。

  後來在汴京考過院試,成為秀才。

  如今只要再考過鄉試就是舉人大老爺。

  范進中舉,中的就是舉人。

  舉人是有資格當官的,不過只能做七品以下的小官,極限就是七品的縣令。

  不要覺得縣令官小,七品縣令實際上要管理一縣十幾萬百姓,說句土皇帝都不為過。

  盛家搬到汴京後,鄉試自然要在汴京考,顧廷燁和齊衡一起參加。

  這次考試連考三天,王剛被分到一個單獨的小房間裡,寬不過一米,只有一張椅子和隔板。

  隔板既是書桌也是床,吃喝拉撒全在小隔間裡。

  林噙霜本來想給兒子準備點糕點帶進考場,結果在前門驗身的時候,全給搜走,只留下一些乾糧帶進考場。

  其他人的待遇也差不多。

  科舉作弊是別想了,冒名頂替更是不可能。

  等王剛三天考完,感覺自己全身上下都快散了架,他偏偏還不能提前交卷。

  盛紘和莊學究提醒過,科舉提前交卷,容易引起考官反感,認為你對待科考不上心,是減分項,絕不能做。

  這時候就體現官宦家庭的優勢,有父輩的經驗和耳提面命,與一般考生相比,太佔優勢。

  更別說盛紘一早就打聽好考官的脾性,讓兒子寫文章時,迎合閱卷考官文風,勝算更大一點。

  閱卷後三天就是放榜的日子,一早盛家門前就響起了鞭炮聲,道喜的人絡繹不絕。

  “恭喜盛家公子高中解元!”